又譯安那琪主義。近現代西方小資產階級社會政治思潮之一。主張立即取消國傢和政府,建立沒有任何政治權威的、絕對自由的社會。

  古希臘時期,斯多葛派的創始人芝諾、犬儒學派的安提斯泰尼和第歐根尼·拉爾修都提出過立即取消國傢政府,回到人類自然善良的天性中去,實現宇宙和諧的主張。歐洲中世紀,一個稱作“兄弟姐妹自由精神派”的教會團體,也主張要實現一種沒有國傢、教會和法律約束的個人絕對自由的社會。近代第一個提出無政府主義思想的是英國的W..戈德溫。此後德國的M.施蒂納、法國的P.-J.蒲魯東、俄國的Μ.А.巴枯寧及П.А.克魯泡特金等人,也相繼提出過各種無政府主義主張。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蒲魯東,他第一個使用瞭“無政府”(Anarchy)概念並作瞭較系統的理論闡述。

  無政府主義者抨擊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病,認為這些弊病的產生是由於國傢和政府的存在。他們認為政府是一種強制力量,它造成瞭人們的屈從,而屈從是產生一切邪惡的根源。人們隻應受自己意志的支配,必須立即廢除一切國傢,建立一個以個人自由聯合為基礎的、以小生產者為主體的、不設立國傢政府的絕對自由社會。他們提出瞭“自由即至善”的口號,認為個人自由高於組織紀律,個人意志高於集體意志,個人利益高於集體利益,個人自由產生瞭社會秩序而不是社會秩序給人們以自由。

  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無政府主義在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國的工人運動中產生瞭廣泛的影響。20世紀初期,隨著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其影響日益削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西方,由於國傢對社會生活的幹預日益頻繁,60、70年代,歐美一些地區又興起瞭一股無政府主義思潮,許多人創辦報刊,發表論著,繼續宣揚無政府主義。大部分人主張和平宣傳,也有少數人走上瞭恐怖主義道路。 20世紀初,無政府主義從歐洲和日本傳到中國。中國早期最有影響的無政府主義者是劉師培、張繼等人。他們創立無政府主義團體和刊物,宣傳蒲魯東、巴枯寧和克魯泡特金等人的觀點。由於老莊虛無思想在中國社會的長期影響,焚符破璽,無為而治被一些人認為是理想社會,並把它和西方的無政府主義相比附,因此無政府主義曾一度在知識分子中產生瞭較大的影響。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者與無政府主義者展開瞭激烈的思想論戰,使許多青年知識分子迅速認清瞭無政府主義的錯誤,找到瞭拯救中國的正確道路(見中國近代無政府主義思潮)。

  

參考書目

 馬克思:《巴枯寧“國傢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摘要》,《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北京,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