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1884~1885)後,法國教會勢力在中國恣意橫行,四川大足人民起而反抗而釀成的案件。為當時重大教案之一。其時,大足縣龍水鎮群眾出於對侵略勢力的憤恨,曾兩度於靈官廟會時拆毀法國天主教堂。1890年該堂重建後,法國傳教士強迫知縣禁止迎神賽會。同年8月4日的靈官廟會被迫取消。但到場群眾仍然很多,擁到教堂與守護教堂的團勇發生毆鬥,一平民被殺。教徒仗勢放火燒毀民房,激起公憤。群眾當即搗毀教堂三處,公所、醫館各一。傳教士逼迫知縣懲辦“兇首”。縣令認為三次打打教皆為富紳蔣贊臣指使,遂派兵捉拿。蔣避於其表兄餘棟臣傢。餘即約同餘翠坪、餘海坪、唐翠屏、李玉亭、李尚儒等組織煤窯紙廠工人和挑販百餘人起事。8月8日餘翠坪率人進攻龍水鎮,殺死教民11人,毀房200餘傢。鄰近的馬跑場、蔣傢壩民眾,也焚毀教堂,群起響應。四川總督劉秉璋派桂天培帶兵到大足鎮壓。嗣後,蔣贊臣投降官軍,而餘棟臣則率軍轉入山區堅持鬥爭。1893年,重慶關道張華奎與法國主教舒福隆議定,以賠償白銀5萬兩修建教堂,並允諾緝捕餘棟臣結案。

  1898年4月,巴縣知縣王熾昌誘捕餘棟臣,械送榮昌縣監禁。消息傳出,人心激憤。蔣贊臣、唐翠屏、張桂山等率眾數百人劫獄營救,將餘棟臣擁歸大足。餘棟臣當即宣佈起義。哥老會黨人踴躍參加,不到10天,聚眾6000多人;推選餘棟臣、蔣贊臣、唐翠屏等為正副首領。5月捕獲巴黎外方傳教會士華芳濟為質,並公佈其包攬詞訟、強買田產等罪行。發佈檄文,痛斥列強罪惡,宣稱“自古夷狄之橫,未有甚於今日者”。清政府派兵進剿,在三教場為張桂山所敗,餘棟臣分頭攻打永川、江津、重慶、銅梁、內江、安嶽等地,在銅梁又捕華籍司鐸黃用中為質,各縣紛紛響應,“計鬧教三十餘州縣,焚毀教堂醫館二十餘處”,震動全國。面對這一事態,清政府屢令川督剿撫兼施。10月,四川佈政使王之春派統帥周萬順到餘棟臣營內招撫,“準其自新”。蔣贊臣、餘棟臣力主受撫,但張桂山等堅決反對,欲殺華芳濟和周萬順。後周萬順亦被扣留。12月清政府決意進剿。次年1月餘棟臣帶華、周二人下山投降,張桂山等部離散,起義失敗,終以清政府向法國賠償白銀118萬兩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