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國時期墨傢的著作總集。輯錄者為墨翟的弟子及後期墨傢學者。《漢書·藝文志》錄《墨子》71篇,後亡18篇,現存53篇。今本《墨子》為漢代劉向所校訂,著於《別錄》。通行的校註本為清代孫詒讓《墨子閑詁》。此外有吳毓江《墨子校註》和高亨《墨經校詮》等。

  《墨子》書分為5部分:①《親士》、《修身》、《所染》、《法儀》、《七患》、《辭過》、《三辯》7 篇,為墨傢的雜論集,是對墨翟思想的分題論述和補充。前3篇為後期墨傢之作。②《尚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非命》、《非樂》、《天志》、《明鬼》、《非儒》等11論24篇,為墨翟的講學錄。其中同一論點都有大同小異的上、中、下3篇,可視為後期墨傢三派所傳不同而形成的,這11論是墨翟和墨傢政治思想的主要內容,也是《墨子》一書的核心部分。書中所闡明的“兼愛”、“非攻”思想,“尚賢”、“尚同”、“節用”等主張,反映瞭勞動人民的善良願望美好理想,但也帶有明顯的空想色彩。③《經》上下、《經說》上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稱為《墨辯》,亦稱《墨經》。這6篇是後期墨傢討論認識論、邏輯學和科學觀的著作。《經》文簡短深奧,對墨傢所使用的術語概念進行瞭提煉和抽象化。《經說》是對《經》文的解論。其內容包括邏輯、倫理、政治、經濟等方面,還涉及幾何學、光學、力學等科學命題。《大取》和《小取》篇專談邏輯學,對邏輯體系及表現、判斷、推理、比喻等與思考有關的基本問題,都有所論證。《墨經》是中國古代的哲學和科學著作,是後期墨傢對墨翟思想的繼承和發展。④《耕柱》、《貴義》、《公孟》、《魯問》、《公輸》等5篇,是墨翟的故事集和答問錄。這裡記述瞭墨翟一生的言行,是對前11論的宣講和運用。⑤包括從《備城門》至《雜守》11篇,為後期墨傢的軍事著作,專講城防問題。這是後期墨傢對墨翟精於城防技巧的演繹和系統化,其中不僅含有戰術思想,而且還包括必要的兵器、器具、設備、材料的制造和處理方法。

  《墨子》一書是中國古代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力學、光學、物理等眾多內容的一部小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