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1960年法屬非洲殖民地的民族主義政黨的聯合組織。1946年10月在法屬蘇丹(今馬裡)的巴馬科成立,1960年法屬非洲各殖民地獲得獨立後聯盟解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蓬勃發展。聯盟在成立大會上通過的綱領中,把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鬥爭提到首要地位,提出實現非洲政治、經濟和社會解放,非洲人與法國人享有完全平等的權利,實行法蘭西聯邦憲法規定的政治權利和公民權利以及擴大自治權利等要求。大會號召所有非非洲人團結一致,開展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鬥爭。法國共產黨黨員F.烏弗埃-博瓦尼和 G.達爾佈西埃分別當選為聯盟的主席和總書記。1949年1月聯盟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會議譴責法國的殖民主義政策,強調群眾運動在反帝鬥爭中的作用。同年底至1950年初,聯盟遭到法國殖民當局的鎮壓,組織機構受到嚴重破壞,聯盟內發生瞭分裂。烏弗埃-博瓦尼等領導人公開宣佈同共產黨斷絕關系,而與法國殖民當局妥協。1955年7月,聯盟的最高指導機構協調委員會舉行會議,宣佈鬥爭目的在於提高非洲人的生活水平而不是爭取民族獨立。1956年1月,該聯盟的烏弗埃-博瓦尼、A.S.杜爾等8人當選為法國國民議會議員。同年,烏弗埃-博瓦尼進入法國內閣。1957年3月在法屬各領地議會選舉中,該聯盟獲得476個議席中的236席,在乍得、象牙海岸(今科特迪瓦)、幾內亞等領地政府中取得半數以上的職位。同年9月,該聯盟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法國政府總理及內閣部長到會。會議決議要求實現法屬非洲各殖民地的獨立,但聯盟主要領導人仍宣佈“堅持同法國結盟”。1958年9月,除幾內亞民主黨外,非洲民主聯盟各分部都贊成戴高樂政策,同意建立法蘭西共同體。1959年初,馬裡、上沃爾特等“自治共和國”內的聯盟分部相繼退出聯盟。同年9月,烏弗埃-博瓦尼召集代表會議,但影響甚微。1960年法屬非洲各殖民地獲得獨立,聯盟解體,各分部分別作為本國政黨開展活動。

  非洲民主聯盟成立之初有成員5萬餘人,1948年增至30萬,次年達到100萬。成立時有蘇丹聯盟黨、幾內亞民主黨、象牙海岸民主黨、達荷美進步聯盟、上沃爾特民主黨、尼日爾進步黨、剛果進步黨、加蓬聯合運動、烏班吉聯盟、乍得進步黨等12個地方分部。聯盟早期進行的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活動,對法屬非洲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起瞭較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