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消食散瘀藥。又名棠球子、赤棗子。始載於《新修本草》,原名赤爪實。為薔薇科植物山裏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或山楂C.pinnatifida的成熟果實。李時珍謂:“山楂味似樝子,故名。”

  產地和性狀 山裏紅及山楂生生於幹燥多砂石的山坡雜木林或灌叢中,在中國東北、華北及陜西、河南、山東、江蘇等省區廣為栽培,主產於河北、河南、山東、遼寧等省。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摘,橫切或縱切成兩瓣,曬幹或烘幹。上述兩種植物的商品藥材均稱北山楂。同屬植物野山楂C.cuneata sieb.et的果實,過去亦作山楂入藥,但質量較次,僅使用於少數地區,商品習稱南山楂。

  山裡紅果實呈球形,直徑1~2.5厘米,表面紅色至紫紅色,有光澤,滿佈灰白色小斑點,頂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殘痕(圖1)。商品已加工成0.2~0.4厘米厚的藥材飲片,多卷邊並皺縮不平;果肉厚,深黃色或淺棕色,橫切面可見淺黃色種子5~6粒,或已脫落,有時可見短細的果柄或花萼殘跡;質硬,氣微清香,味酸微甜。

圖1 山裡紅原植物

  山楂果實較山裡紅小,直徑0.8~1.4厘米,表面棕色至棕紅色(圖2)。果肉薄,土黃色;質硬。氣微弱,味酸。

圖2 山楂原植物

  性味和功能 本品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功能消食導滯,活血散瘀。主治飲食停滯,小兒疳積,以及泄瀉,痢疾,婦女產後瘀滯腹痛等證。

  成分和藥理 山裡紅、山楂的果實均含表兒茶精、槲皮素、金絲桃甙、枸櫞酸、蘋果酸、綠原酸、咖啡酸。另含三萜類成分山楂酸、齊墩果酸及維生素C、核黃素、胡蘿卜素等。

  山楂的多種提取物有一定的強心作用;較小劑量有降血壓作用。總黃酮可增加冠脈流量,抗實驗性心肌缺氧,抗心律失常。山楂浸膏可使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有明顯下降。山楂中脂肪酸酶可促進脂肪分解;山楂酸等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山楂煎劑和乙醇提取物對福氏和宋內氏痢疾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均有抗菌作用。

  應用和禁忌 山楂善能消食化滯散積,故用治一切食積不化,尤宜於肉積、乳積。若飲食停滯,脘腹脹滿,嘈雜,噯氣,惡心厭食,或大便不爽,糞出臭穢,可單用山楂煮汁飲或研末吞服,如配伍神曲、麥芽、枳殼、白術等可加強消積化滯作用。治小兒疳積,因乳食不節,損傷脾胃日久而面黃腹膨,不思飲食,或食入即吐,或瀉下挾有完谷,可與扁豆、木香、肉豆蔻等配用以健脾消疳。本品用於痢疾初起,下痢膿血,腹痛後重而無寒熱者,有消瘀化滯之功,可單用或與紅茶同煎服。治產後瘀滯,惡露不凈,少腹疼痛,或與益母草、當歸、川芎等活血散瘀藥配用,或與蒲黃、茜草等活血止血藥同用。本品亦治經閉腹痛,常與當歸尾、紅花、香附等活血行氣藥配伍應用。現代用於高血脂癥、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病都有一定療效。民間用鮮山楂大量零食,次晨再以檳榔煎服,可排出完整絳蟲,治療絳蟲病。內服入煎劑用量9~12克,單味煎服可用至30克,研末吞服,3~6克。消食化積,炒焦用,活血散瘀宜生用。本品為克化之劑,故脾虛無積者忌用。胃酸過多及胃潰瘍患者慎服。孕婦亦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