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多空病毒引起的表皮贅生物。有四種類型,即尋常疣、蹠疣、扁平疣、尖銳濕疣。通過直接接觸傳染,但也有間接傳染者,避免接觸即可預防。潛伏期平均為4個月。疣有自限性,多數能自行消退。疣在正常人群的發生率約為2%,其中以尋常疣和扁平疣較為多見。

  乳多空病毒為 DNA病毒屬乳(頭)多(瘤)空(泡)病毒科。病毒顆粒直徑為52nm,呈20面體立體對稱形。人是它的唯一寄主,對任何其他動物無致病性。目前已知乳多空病毒中的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疣疣的病變,至少有10多種不同的血清型。疣的臨床表現與不同的血清型、發病部位以及機體細胞免疫性有關,在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者疣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尋常疣 俗稱瘊子。多見於青少年,好發於手指、手背等處。初起時為針尖大的丘疹,逐漸增大到豌豆大或更大些,多呈圓形,高出皮表,表面角化粗糙,灰黃色,有的表面角化性突起呈刺狀,故又稱刺瘊。尋常疣初起多為一個,可漸增至數十個。一般無何不適,但長在甲緣或足底者可有疼痛。尋常疣外觀為絲狀突起者稱絲狀疣,常見於眼瞼及頸部;外觀為幾個指狀突起聚集在共同的基底上者,稱為指狀疣。尋常疣病程慢性,約65%可在兩年內自然消退。其病理變化為角化過度,間有角化不全,棘層肥厚,乳頭瘤樣增生,表皮突延長,在疣周圍向內彎曲呈放射狀向中心延伸。在棘層上部和顆粒層內有大的空泡化細胞。電子顯微鏡下此種細胞核內可見大量病毒顆粒。初起的尋常疣形狀略圓,表皮角化增厚不著,應註意與傳染性軟疣相鑒別,後者中心有凹陷,略具光澤。尋常疣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用水晶膏(用生石灰、濃碳酸鈉溶液、糯米制成,含氫氧化鈉)腐蝕,外用水楊酸火棉膠、冷凍、激光、電凝固等。

  蹠疣 長在腳底的尋常疣,因受壓迫而陷入皮內,初起為一細小丘疹,逐漸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黃色、圓形、境界清楚,周圍繞以稍高增厚的角質環,單發或多發。病理變化基本同尋常疣,但整個損害陷入真皮,角化過度更為明顯。棘層上部細胞的空泡形成亦較明顯。蹠疣需與雞眼和胼胝相鑒別。雞眼為單個淡黃色角質栓,周圍有透明黃色環,中心部光滑,皮紋至此消失或向周圍繞行,壓痛明顯;蹠疣中心粗糙,有散在小黑點,皮紋至此中斷,以刀削去角質,常可見乳白色軟芯及小出血點。蹠疣的治療基本同尋常疣,但少用外科切除,以免瘢痕形成。

  扁平疣 好發於面部、手背、前臂等處,多突然出現。主要侵犯青少年。為米粒大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淺褐色或正常皮色。數目較多,多數密集,偶見條形分佈,有時突然自行消退,愈後不留疤痕,但亦可持續多年不愈。病理變化可見角化亢進,棘層肥厚,表皮上部細胞空泡形成。扁平疣有時可與扁平苔蘚相混淆,後者有特殊的紫色,表面有網狀細紋。扁平疣常用的治療方法是外用1~5%氟尿嘧啶軟膏、0.1%維生素A酸膏,液氮冷凍,內服烏洛托品、氧化鎂、薏苡仁、左旋咪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