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表現為皮膚硬化,或伴有內臟器官及小血管硬化的少見的結締組織病。臨床上分為限局性及系統性兩型,前者僅累及皮膚;後者除皮膚外還可累及消化道、心肺及腎臟等器管。病程慢性,累及心臟或腎臟時可引起心力衰竭或腎功能衰竭,預後較嚴重。發病年齡多在20~50歲,男女發病率之比為1:3。

  病因 不明。系統性硬皮病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①免疫異常。本病可伴有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征等其他自身免疫疫病,血清中可有抗核抗體及類風濕因子等自身抗體,常伴有細胞免疫功能低下。②膠原代謝異常。成纖維細胞合成過多的膠原纖維;膠原酶活性減低,使膠原纖維分解減少。③血管病變。系統性硬皮病常有雷諾氏現象,甲皺襞毛細血管異常,皮膚及內臟小血管硬化,管腔狹窄,故有人認為血管病變是本病原發病變。④外界因素。接觸聚氯乙烯、註射博萊黴素可引起硬皮病樣改變。接觸矽的煤礦及金礦工人硬皮病的發病率也高。

  臨床表現 主要有限局性和全身性兩種:

  限局性硬皮病 以硬斑病最多見,為圓形或橢圓形的硬化斑塊。早期局部腫脹,周圍有紫紅色暈,其後皮損逐漸硬化,形成典型的象牙白色,表面光滑發亮,緊貼於下方組織,一般經3~5年後局部可萎縮變薄,留色素沉著或色素減退斑。硬斑病又有幾個亞型,如點滴性硬斑病好發於軀幹,為多數較小的色素減退至色素脫失斑點,輕微發硬,以後萎縮,須與硬化萎縮性苔蘚鑒別。皮損廣泛者則稱泛發性硬斑病。

  帶狀硬皮病常累及一側肢體,也可多發,皮損沿四肢長軸分佈。發生於前額部的帶狀硬皮病,皮損自額部呈帶狀延伸到頭皮,可先硬化再萎縮或初起時即萎縮,皮膚緊貼於骨面上,局部額骨及顱骨也呈溝狀凹陷,如同刀砍樣,有時還可伴有顏面偏側萎縮。

  系統性硬皮病 又稱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癥,除皮膚外可累及內臟器官。受累的器官均有小血管病變,管壁纖維化增厚,管腔狹窄甚至閉塞。雷諾氏現象(肢端,尤其是兩手的小動脈陣發性痙攣,皮膚蒼白、發涼,以後青紫、發紅並漸恢復正常,伴陣發性疼痛)常為本病的早期癥狀,也可伴有關節痛。皮膚硬化常先累及雙手及面部,局部先腫脹,以後發硬,捏之不起皺紋;指甲變小,指腹萎縮,手指末節可縮短。皮膚硬化可逐漸向臂部及軀幹發展,下肢較少受累。面部可呈典型的硬皮病面容:面部發緊、發亮、無皺紋,鼻尖,唇薄,張口受限,口周有放射狀溝紋,有時面部可有毛細血管擴張。軀幹上方可有色素沉著及色素減退斑。內臟器官中以食管最易受累,表現吞咽困難,鋇餐造影可見約75%患者表現食管上段擴張,下段狹窄,蠕動減少,有時胃腸道也有類似改變。病理檢查可見食管下2/3和胃腸道粘膜下纖維組織增生及慢性炎癥浸潤。肺部受累可表現為間質性肺炎、肺纖維化及肺動能減低,尤其是彌散功能減低。心臟受累則可有心律失常,心臟擴大,甚至左心衰竭。腎臟受累不多見,一般出現於疾病的晚期,可出現惡性高血壓或急性腎功能衰竭。系統性硬皮病又分三個亞型:①肢端硬皮病。最常見,多有雷諾氏現象,皮膚硬化以面部及雙手為主,內臟受累輕。②CREST綜合征。病名來自5項臨床表現的首字母:鈣質沉著、雷諾氏現象、食管蠕動減低、指(趾)硬化及毛細血管擴張,內臟受累也較輕,預後較好。③彌漫性硬皮病。可無雷諾氏現象,皮膚硬化常自軀幹部開始,硬化范圍廣,內臟受累重,病情發展較快,預後不良。

  實驗室檢查 有些系統性硬皮病的患者可有血沉增快,γ球蛋白增高,約1/3病人類風濕因子陽性,抗核抗體陽性率約40~90%,對本病最具特征性的為抗硬皮病-70抗體及抗著絲點抗體,前者主要見於彌漫性硬皮病,後者被認為是CREST綜合征的標志抗體。

  診斷及鑒別診斷 根據斑狀和帶狀的皮膚硬化表現及典型的組織病理學改變,限局性硬皮病的診斷不難,有時需與硬化萎縮性苔蘚鑒別,後者在白色硬化斑上有毛囊角栓,並有特征性的組織病理學改變,但有時硬斑病及硬化萎縮性苔蘚可並存。系統性硬皮病根據雷諾氏現象、典型的硬皮病面容及肢端硬化等也容易診斷,但須與硬腫病及混合結締組織病相鑒別。硬腫病可能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於上呼吸道感染後發病,先在面、頸部出現非可凹性硬腫,進而延及軀幹,呈板樣硬度,四肢遠端很少受累,多數在1~2年內能自行消退。混合結締組織病除雷諾氏現象及手指硬化外,還有皮肌炎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改變,有高滴度的抗核糖核蛋白抗體。激素治療效果好,預後相對較好。

  治療 限局性硬皮病可選用普魯卡因及氫化潑尼松液局部封閉治療,並內服活血化瘀的中藥。系統性硬皮病的治療方法較多,如D-青黴胺、秋水仙堿、血管擴張藥等,但療效均不肯定。對皮質類固醇激素的應用,意見不一致,一般認為對心包炎、關節炎有一定療效,早期浮腫期用中等劑量激素治療也有助於消腫,但激素治療不能改變病程。

  預後 取決於內臟受累的情況。限局性硬皮病一般經數年後,患處能自行萎縮變軟,預後較好。有時帶狀硬皮病消退萎縮後可遺留肢體攣縮畸形。系統性硬皮病的病程各人差別較大,有些發展緩慢,可10餘年變化不大,有些則發展較快,可累及多個器官。有心臟及腎臟損害者預後較嚴重,死亡原因是心功能衰竭及腎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