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障礙的最嚴重階段,為病情危重的信號,表現為意識清晰度極度降低,對外界的刺激無反應,程度較輕者生理性防禦反射及生命體征可以存在,嚴重者消失。昏迷既可由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引起(占70%);又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後果。許多疾病患者在死亡之前會出現昏迷。突然出現的昏迷常見於腦出血,中毒,腦部創傷,肝腎功能嚴重障礙,嚴重急性感染及糖代謝紊亂,水、鹽代謝紊亂,酸堿平衡紊亂等。昏迷的預後因病因而異,常需進行搶救。

  昏迷的病理生理 正常的清醒狀態有賴於大腦皮質、邊緣系統、特異性及非特異性上行投射系統和網狀系統的功能;神經元間的突觸傳遞以及神經元細胞膜內外的離子分佈。大腦半球病變隻有十分廣泛、兩側性、來勢迅急或半球向下移位壓迫丘腦或中腦非特異性投射系統時,才會造成昏迷,腦幹網狀結構受壓迫或破壞,網狀結構的突觸傳遞被阻斷(如腦缺血、缺氧,致去甲腎上腺素合成障礙或苯乙胺、酪胺等異常代謝產物入腦,造成苯乙醇胺、去甲新福林與去甲腎上腺素競爭),酸中毒使突觸後膜對神經遞質敏感性極度降低,血糖過低影響腦組織的活動,高血氨抑制腦的能量代謝,這些情況都會引起昏迷。

  昏迷的類型 可根據昏迷的程度將其分為:①淺昏迷,對強烈痛刺激仍有防禦性反應。基本生理反應(如瞳孔對光反應、角膜反射及眶上壓痛反應等)存在。生命體征如血壓、脈搏、呼吸均正常。②中度昏迷,對痛刺激的反應消失,各種生理性防禦性反射存在,生命體征正常。③深昏迷,對外界一切刺激包括強烈痛刺激均無反應。瞳孔散大,對光反應及角膜反射均消失。肌肉松弛,大小便失禁。生命體征存在,但有不同程度的異常。④過度昏迷或稱超昏迷,是最嚴重的深昏迷,即腦死亡,又叫不可逆性昏迷。此時腦和脊髓功能已喪失,全身肌張力低下,眼球固定,體溫低而不穩定,僅靠人工措施維持生命體征。

  某些部位的病變可以引起一些特殊的昏迷類型。

  ① 醒狀昏迷,又稱去皮質狀態,兩側大腦半球的廣泛性病變,使皮質功能出現嚴重障礙,而皮質下的各神經中樞功能受害較輕。此時出現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病人可以睜眼,雙眼有左右擺動性運動。不但無自發性言語,對他人的講話也無任何反應。面部無表情。仍可以分辨出睡眠與覺醒。覺醒時睜眼、瞬目,有吞咽動作,偶而出現自發性強哭強笑;睡眠時閉目,呼吸慢,可有酣聲。無有意識的動作,並常處於雙上肢屈曲,雙下肢伸直的姿勢。可以有咀嚼、吞咽、咳嗽等反射性動作。各種反射均活躍,並可以出現一些原始性反射,如吸吮反射、強握反射、撅嘴反射等。並有病理反射。強烈的疼痛刺激可誘發四肢張力增高,和一些植物神經反應如出汗、瞳孔散大、脈搏加快等。

  去皮質狀態常見於心肺驟停復蘇後、一氧化碳中毒、嚴重腦缺氧、藥物中毒、嚴重腦外傷及廣泛腦血管疾病。

  ② 無動性緘默癥,上行激活系統任何部位發生病變時均可以出現無動性緘默癥,尤其以網狀結構病為主要原因。臨床表現為四肢運動不能,但對疼痛刺激仍可以有逃避反應。面部無表情,但能睜眼,有時也可以有追隨外界物體的眼球運動。僅可以耳語或完全不能說話。病人均有意識障礙,但仍有覺醒及睡眠的區別。無動性緘默癥最常見於腦血管疾病,腦炎、腦幹或大腦半球深部中線腫瘤。亦可見於肝性腦病,安眠藥中毒等。

  ③ 閉鎖綜合征,主要見於橋腦腹側病變。雙側皮質脊髓束病變則表現四肢癱瘓;而雙側皮質延髓束受侵則表現為無反應性。因上行網狀結構基本完好故無意識障礙。但病人完全處於緘默狀態,無自發語言,可以理解別人的語言。用眼瞼運動的睜眼或閉目來表達其思維活動。皮膚感覺保持完好。

  昏迷的病因 不但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而且其他內臟的病變,均可引起昏迷。可造成昏迷的全身性疾病如:①急性感染性疾病,除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外,全身性感染同樣可以導致昏迷。這包括細菌感染(敗血癥、大葉肺炎、傷寒、中毒型細菌性痢疾、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寄生蟲病(如腦型瘧疾、腦型並殖吸蟲病、腦型血吸蟲病等)、立克次氏體感染(如斑疹傷寒、恙蟲病)、螺旋體感染(如鉤端螺旋體病、回歸熱等)。②內分泌及代謝障礙,如尿毒癥、肝功能衰竭、糖尿病、低血糖等。③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如低血鈉、低血鉀、酸中毒及堿中毒。④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高血壓腦病。⑤呼吸系統疾病,如呼吸道梗阻、肺功能衰竭、肺梗塞等。⑥外源性中毒,如各種工業毒物中毒、藥物中毒以及動植物毒素中毒。⑦物理因素,如中暑性高熱、電擊、高原病等。

  可致昏迷的顱內疾病有:①小腦幕上病變,病變位於大腦兩半球。如顱腦外傷、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腫、腦內出血、腦梗塞、腦膿腫、腦炎、腦膜炎等。②小腦幕下病變,如小腦或腦幹出血、梗塞、腫瘤、膿腫或炎癥。③彌漫性病變,如癲癇持續狀態、各種類型的腦代謝性病變。

  昏迷的診斷 診斷昏迷的根據是不能喚醒、反應缺乏。昏迷有不同的程度,但其分級標準很難判斷。嬰兒的意識障礙也不易評價,但強刺激能喚醒者即不是昏迷。對昏迷患者要向傢屬或陪送者詳問病史。體格檢查對判斷病因有很大幫助,需要時可作血、尿化驗,腦脊液檢查,腦電圖,X射線檢查以及CT或MRI等幫助診斷。

  昏迷要與嗜睡(意識清晰度輕度降低,各種生理反應均遲鈍)、意識混濁(處於半睡眠狀態,僅強刺激可引起反應)、昏睡(呼喊和推動不能喚醒,強烈疼痛刺激能引出反應)、木僵(動作顯著減少乃至消失,對刺激無反應,但意識不消失)等區別。

  治療 首要的是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因為昏迷時常有一系列嚴重的合並癥,這些合並癥常為致死的主要原因,所以對這些合並癥的處理也是至關重要的。昏迷病人不能進食,而且往往多汗,又會嘔吐,故應密切註意營養和液體儀電解質平衡。急性期以靜脈輸入液體為主,急性期後可改為鼻飼。昏迷病人很易繼發感染如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瘡等。預防感染非常重要,需要細致而耐心的護理。若有高熱或低溫應對癥處理。發生驚厥時,應積極有效地控制發作。若出現嘔吐、呃逆、尿瀦留亦應及時處理。昏迷病人常有生命體征的急劇變化。必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早發現。多種生理參數(心功能、呼吸功能、體溫、腦電圖,各種生理反射等)的監測是必不可少的。若合並休克、呼吸衰竭、顱內壓增高及腦水腫、心力衰竭則應及時處理。必須及時應用強心劑。

  

參考書目

 張基謨:《昏迷的基礎與臨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