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色能力的缺陷。正常人的辨色能力有個體差異,但差異不大。色盲有先天性和後天性兩大類,前者是遺傳性缺陷,後者見於視網膜脈絡膜、視神經或視徑的疾病,作為一種癥狀,無定位意義。色盲的病理機制目前尚不清楚。

  分類 先天性色覺異常的程度差別很大,一般常用的分類法有:①一色性色覺,缺乏識別色調和飽和度的功能,隻具備對亮度的感覺。在這樣的色盲者眼裏,世界就象黑白照片、黑白電視一樣,此為全色盲,,很少見,人群患病率隻有幾十萬分之一。其中一半以上為血緣婚配的後代,男多於女,常伴有眼球震顫。②二色性色覺,隻能在三種原色(紅、綠、藍)中感受其中兩種原色。又可分為紅色盲、綠色盲和青黃色盲三類。紅色盲者對光譜的紅色段不能感受,仍能分辨橙色至紫色的一段光譜。綠色盲者感受的光譜范圍正常,但最敏感的光譜從正常的綠色移至橙色,不能區分紅和綠色,但仍可分辨綠色和青色。紅、綠色盲是最常見的色覺異常。青黃色盲者不能感受光譜的紫色端,極為少見。③異常三色性色覺,具有對三原色的感受能力,但對色調和飽和度的辨識能力差,對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後的識別力不如正常人,也稱色弱。色弱在程度上有較大差異,重度的色弱接近於色盲,而輕度色弱又與正常色覺相差甚微。色弱亦分為紅色弱、綠色弱和青黃色弱三類。

  大量傢系調查的結果表明,紅綠色盲是性連鎖隱性遺傳性異常,青黃色盲則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異常,而全色盲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異常。

  檢查方法 色覺對從事某些專業人員(如駕駛、印染、醫學、美術等)非常重要。色覺異常者從事這些工作多有困難,甚至可發生危險,故而在選擇職業前應檢查辨色功能。但色盲和色弱者常無自覺癥狀,往往又不自知,常堅持否認有色辨異常,因此,對色盲的檢查格外重要。常用方法有:

  ①假同色圖,設計者采用色調、亮度、飽和度各不相同的色塊拼成圖或字,色覺正常者靠把色調基本相同的色塊聯成線或片而認讀出文字或圖案;而色覺異常者則依色塊的亮度,或以其異常的辨色能力來認讀,從而暴露其色覺缺陷以及其類別。臨床常用的色盲檢查本,就是由一系列假同色圖組成。使用時將檢查本放在被檢查者面前0.5m處,在自然照明下請其逐圖認讀,每圖應在5秒內認出,記下對每一圖的認讀結果,參照該檢查本的說明,即可查出色覺是否正常,以及何種色覺異常。常用的假同色圖有斯特林(1889,德)、石原忍(1916,日本)、俞自萍(1958,中國)、賈永源(1966,中國),青浦縣人民醫院眼科(1975,中國)等設計繪制的色盲檢查本。

  ②法恩斯沃思—芒塞爾二氏100色測驗法,系由D.法恩斯沃思(1949)在芒塞爾顏料公司出品的100種顏色樣本中選出93種自455~633nm波長的標準色調,貼在棋子表面作為色標,按色調遞變次序在色標底部標以序號,共85個活動子,8個固定子,按紅、綠、青、紫四個主色調。分裝四匣。測試時,按匣序順次逐匣取出色標,打亂次序,囑受檢者按匣兩端固定色標為標準,將最相近的色調排放匣中。排畢,從透明匣底讀出序號排列、記錄,逐匣排放、記錄。正常色覺者應從1~93按序排列。若有錯誤,則計算其誤差分,方法是將錯放的色標前後兩個相鄰色標序數差值相加。再取記錄圖,該圖為一極坐標式記錄紙,從中心點輻射發出85條直線,每一線代表相應序號的色標。以中心為圓心劃出7個同心圓,從中心向外循次為1~7。將各序號色標的誤差分點在圓內,再將這些點連起來。正常色覺者應為一相應於第二環的同心圓。異常色覺者則連線呈齒輪狀,辨色能力愈差,齒輪的參差愈大。齒牙位於哪一色調區,即為對該色調的色覺異常。

  ③法恩斯沃思將色標色相排列法簡化為 D—15色盤檢查法,將一標準色標放於匣左側端,囑受試者選擇一色調最近的色標置於其右側,依次將15個色標排完,再按其序列記錄於圖紙上,正常色覺者序列與圖上標號一致,成一馬蹄形連線。若序列錯誤,則按次序連線,如此連線有兩條以上呈平行,則為異常,與連線相平行的指示線上標的字即表明色覺異常的類型(圖1、2)。

色盲測試圖(35)

色盲測試圖(熊貓)

色盲測試圖(Z09)

正常人和色盲者所見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