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始於胎兒的軟骨發育障礙,以長骨受累最重,表現為四肢與軀幹比例失常的侏儒癥。其基本病理改變是骨骺板不能產生足夠的柱狀軟骨細胞,膜下成骨正常而軟骨內成骨障礙。又稱軟骨發育不全。一般認為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多為散發病例。母親年齡越大所生小兒發病率越高,男女發病率無差別。

  多數患者出生時體征即很明顯,有骨骼畸形頭大,面寬,額前突,鼻樑扁平,下牙槽突起,下頜骨突出,四肢粗短,上臂及股骨最明顯,軀幹相對較正常。可有雞胸和肋骨外翻翻。指短而分開。腹膨隆而臀後翹。輕度者在新生兒期不易察覺,面貌基本正常,身高不超過140cm,出牙正常。智力無障礙,周身肌肉發達。皮膚軟、松弛。因骨骼異常而步態搖擺,一般內分泌及性功能正常。骨骼 X射線攝片可見頭顱大,後顱凹小,蝶鞍扁寬,長骨粗短,骨骺扁平並有毛刷樣變化。骨厚和骺端不規則是本病X射線基本特點。

  本病需與能引起侏儒畸形的其他疾患鑒別:克汀病伴智能低下。先天性成骨不全癥,長骨細長與本病中長骨粗短完全不同。佝僂病有其臨床特點,X射線片示骨骺鈣化不全,而本病雖骨骼有類似形態改變但鈣化良好。另外還要與粘多糖貯積病及垂體性侏儒癥相區別。

  目前對該病無特殊治療。垂體前葉激素治療有一定療效,近年有試用腮腺素治療。股骨脛骨的內翻畸形可用矯形手術治療。預後隨病變嚴重性而異,大多數患兒死於胎兒或新生兒時期,存活者一般健康良好,智能正常,少數患者成年後因椎骨狹小或多發性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和神經,引起背痛、坐骨神經痛等神經系統並發癥。女性患者懷孕後因骨盆畸形致難產。

軟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