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小超過正常的病理現象。正常成人的脾長約12cm,寬約7cm,厚約4cm,重100~200g。超過此範圍即為脾腫大。正常脾一般在左肋緣下不能觸到。臨床上除在膈低位或體質瘦弱的無力型人外,能觸到脾臟的人應考慮為脾腫大。

  引起脾腫大的病因很多。絕大部分脾腫大僅為相應疾病的病理變化之一,即屬於繼發性脾腫大。常見的病因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肝硬變,結締組織病等。而真正原發的脾臟疾患所致脾腫大,如脾腫瘤或脾囊腫等則很少見見。

  脾腫大可伴發脾功能亢進,導致末梢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中的一種或多種顯著減少,並出現貧血、易感染或出血等癥狀。脾腫大除可引起紅細胞破壞加速外,還可導致脾中儲血過多,全身血漿量過度增加使血液稀釋而加重貧血。腫大的脾臟不一定均有脾功能亢進的表現。通常,脾腫大的程度愈大,則脾功能亢進的程度亦愈大。

  病因 偶因脾臟本身的疾病引起,常見的脾腫大僅為全身性疾病的一個征候。可分為10類:①急性或亞急性感染性脾腫大。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急性病毒性肝炎、風疹)、細菌性感染(傷寒、副傷寒、炭疽、敗血癥、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粟粒性結核、脾膿腫)、立克次氏體感染(鉤端螺旋體病、鼠咬熱、回歸熱)、寄生蟲感染(急性瘧疾、急性血吸蟲病)。②慢性感染性脾腫大。病毒感染(慢性病毒性肝炎)、細菌性感染(佈魯斯氏桿菌病、結核病)、黴菌感染(播散性組織胞漿菌病)、螺旋體感染(梅毒)、寄生蟲感染(慢性瘧疾、慢性血吸蟲病、黑熱病)。③鬱血性脾腫大。肝硬變、慢性右心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門靜脈血栓形成、脾靜脈血栓形成。④結締組織病所致脾腫大。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斯蒂爾氏病、費爾蒂氏綜合征、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⑤血液病性脾腫大。白血病、紅血病和紅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骨髓纖維化、多發性骨髓瘤、溶血性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和地中海貧血、血色病。⑥單核巨噬細胞病性脾腫大。戈謝氏病、尼曼-皮克二氏病、組織細胞增生癥 X、惡性組織細胞病。⑦結節病。⑧淀粉樣變性病。⑨脾腫瘤。⑩脾囊腫。

  診斷 脾腫大可通過觸診或叩診等物理檢查方法或更精確可靠的 X射線、超聲波、放射性核素掃描或CT等手段來確定。

  對腫大的脾臟,應註意其質地硬度、邊緣是否整齊、表面是否光滑、有無壓痛。急性傳染病病人的腫大脾臟質地較軟,而慢性傳染病、肝臟病、腫瘤患者的脾質較硬。慢性充血性脾腫大時,脾表面光滑、形狀規則。脾臟的腫瘤、囊腫、結核或惡性淋巴瘤可使脾表面呈結節狀或凸凹不平。因脾被膜較松弛,故脾腫大時,一般無明顯疼痛。多數患者可有局部壓迫感或觸到左上腹硬塊,少數患者,當合並脾周圍炎或病變涉及脾被膜時,可感到疼痛,並有明顯觸痛。

  如果靠觸診法未能觸到脾臟或觸診不滿意時,可用叩診法檢查脾臟濁音界的大小。正常人於左肋緣上叩診為鼓音稱特魯伯氏鼓音區,若鼓音區消失,應考慮有脾腫大的可能。如果經觸診和叩診仍不能確定脾腫大時,可借助於腹部 X射線平片、超聲波、放射性核素掃描或照像和CT等更精確的手段來檢查。其中放射性核素掃描和照像還能對脾的儲血、濾血、造血等生理功能作進一步檢查。

  脾臟腫大的測量法如下:1線(甲乙線),在左鎖骨中線上,測量肋弓緣到脾臟下緣的距離;2線(甲丙線),從左鎖骨中線與肋弓緣的交叉點到最遠的脾尖端之間的距離;3線(丁戊線),脾右緣到腹正中線最大的距離,超過腹正中線時用“ +”號表示,未超過腹正中線則用“ -”號表示(見圖)。

  脾腫大的程度按輕、中、高三度劃分:即深吸氣時脾下緣在肋緣下2~3cm之內者,為輕度脾腫大;超出肋緣3cm至平臍者為中度脾腫大;達臍水平以下者為高度脾腫大,也稱巨脾癥。

  引起脾腫大的病因很多,多數腫大均屬繼發性,而原發性脾臟疾患如脾原發性腫瘤、脾囊腫等極罕見。故臨床上一旦發現脾腫大,須作詳盡的檢查,以明確病因。脾腫大常見的病因是感染、瘀血、血液病和結締組織病。須詳細詢問有關病史,如發熱、黃疸、出血傾向、貧血與其他器官功能損害的癥狀,及流行病學史;查體須註意有無肝與淋巴結腫大、貧血和出血等體征;化驗中應著重檢查病原體、肝臟功能、血細胞形態、骨髓象和免疫指標等。脾穿刺因危險性大不宜冒然施行。

  脾腫大的程度對於病因的診斷也有一定的幫助。輕度脾腫大,常見於各種急性傳染病和感染、慢性右心衰竭、結締組織病等。中度脾腫大多系肝炎、肝硬變、急性白血病、紅白血病、惡性淋巴瘤、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多發性骨髓瘤、溶血性貧血、異常血紅蛋白病、結節病、血色病等。高度脾腫大,常見於骨髓纖維化、慢性白血病、多毛細胞白血病、重癥地中海貧血、淀粉樣變性病、戈謝氏病和尼曼-皮克二氏病、黑熱病、慢性瘧疾等。

  脾功能亢進的機理目前尚不清,據認為可能系腫大的脾臟導致過分阻留吞噬,引起血細胞減少及腫大的脾臟產生某些體液因素,而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加速血細胞破壞所致。

  治療 應針對脾腫大的病因做相應處理。一般隻有在脾腫大顯著、造成明顯壓迫癥狀;或合並脾功能亢進導致嚴重貧血(特別是溶血性貧血)、嚴重出血、或白細胞極度減低而反復感染;或作為某些特殊疾患的診斷分期(如惡性淋巴瘤);或作為必要的有效治療手段(如脾腫瘤、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等)時方考慮行脾切除術。因脾切除術後,可引起少數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嚴重感染,或出現繼發性血小板增多,易有血栓形成傾向等危險,故須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