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有四種同素異構體:黃磷、紅磷、紫磷和黑磷。其中黃磷的毒性最大,紅磷其次,紫磷和黑磷非常少見,毒性很小,因而磷中毒主要是指黃磷中毒。常見接觸磷的機會有:磷礦石與焦炭加熱還原提取磷,或從磷酸鈣中制取黃磷;由黃磷加熱制取化工原料紅磷、三氧化磷、三硫化四磷、磷酸酐和磷酸;使用黃磷和紅磷製造焰火;三硫化四磷用於製造安全火柴,用黃磷和紅磷生產高效的糧食薰蒸劑磷化鋅和磷化鋁,用於糧食滅鼠和殺蟲;在軍工生產中,用磷製造照明彈和燃燒彈。

  黃磷又稱白磷,具有大蒜臭味,常溫下能自燃,故常保存在水中。黃磷屬高毒。人吸收量達1mg/kg即可致死。人的口服致死量約為0.05~0.15g,吸入濃度達0.002~0.01mg/m2可產生急性中毒。紅磷屬低毒,在胃液中不易溶解,所以食入時無明顯毒性,吸入時則對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和全身反應。

  黃磷可經呼吸道、消化道或通過皮膚粘膜進入體內,主要貯存於肝臟和骨骼。黃磷可損害心、肝、腎器官,幹擾細胞內酸性磷酸酶和堿性磷酸酶的功能。磷中毒後,體內磷的含量增高,而鈣、磷酸鹽和乳酸的排出增加,易造成骨骼脫鈣。磷還能抑制體內細胞的氧化過程,阻礙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的正常進行。中毒動物病理解剖可見到肝臟、腎臟、心肌有混濁腫脹,變性和壞死等改變。磷的排泄很慢,大部分以磷酸鹽形式由尿、糞便、汗液排出,小部分以元素磷的形式由呼氣和糞便排出。

  臨床表現 急性中毒及慢性中毒表現不同。

  ① 急性中毒:職業性急性中毒多見於生產事故,由熔化的磷灼傷引起。磷灼傷皮膚後,未燃燒完的殘餘磷和磷的氧化物(磷酸和亞磷酸)可被吸收而引起中毒。日常生活中可因誤服黃磷而引起中毒。多數急性中毒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臟損害,肝功能異常,肝臟腫大伴有壓痛、惡心、嘔吐、厭食、全身無力、低血壓。少數嚴重中毒患者可發生急性或亞急性肝壞死,出現黃疸。與傳染性肝炎的鑒別是通常不發熱,脾不腫大。也可同時伴有腎臟損害,尿中出現蛋白質、紅細胞、白細胞、管型等。急性磷中毒後尿氨基酸和肌酐比率升高,增高程度可反映磷吸收的程度。

  ② 慢性中毒:多由於呼吸道長期吸入低濃度的磷所致。早期表現為鼻粘膜發幹、咽喉刺癢、鼻出血,進而產生鼻炎、喉炎、支氣管炎、牙齦腫痛、牙松動和脫落。嚴重時可發展成為化膿性瘺管,導致下頜骨骨質疏松和壞死。神經系統癥狀可有頭暈、失眠、多夢、無力。消化系統癥狀可有口內蒜臭味、惡心、厭食、肝腫大、肝功能異常。又可見貧血。

  治療 口服中毒時應立即洗胃。用0.1~0.2%硫酸銅溶液、2%過氧化氫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反復洗胃,直至洗胃液中無磷的蒜臭味為止。洗胃以後,每隔10~20分鐘,口服硫酸銅10ml,共3~4次。禁食牛奶、脂肪類食物,以防加速磷的吸收。一般不進行導瀉,以防胃腸穿孔或出血,靜脈註射肝泰樂、甲硫氨酸、三磷酸腺苷、高張葡萄糖和維生素C,用以保護肝臟和促進代謝解毒。治療中應註意保持水和電解質的平衡。

  磷皮膚灼傷與一般熱燒傷的處理原則不同。液磷濺於皮膚後,應立即用水沖洗。再迅速用2%硫酸銅或3%硝酸銀溶液輕輕塗抹創面,隨即在黑暗處仔細觀察創面,若未再發現藍綠色磷光,繼用3%碳酸氫鈉溶液浸泡。銅或銀離子作用於磷,生成不溶性磷化銅或磷化銀,以阻止磷的吸收,碳酸氫鈉可中和產生的磷酸和其他無機酸。硝酸銀的效果更好於硫酸銅。

  此外,尚需剪去創面水皰和清除壞死組織,以除去剩餘的磷和洗掉殘留的硫酸銅溶液。應避免采用油性敷料,以免促使磷的吸收。碳酸氫鈉紗條敷蓋傷口,可獲得滿意的效果。

  預防 盡量不使用黃磷作為原料,以紅磷或其他化學物質來代替。註意安全生產和加強磷和磷化合物的保管。不用沾染有磷及磷化合物的手吸煙和進食。註意口腔衛生,接觸磷後最好用5%碳酸氫鈉溶液漱口,濺入眼內時應立即用清水或2~5%碳酸氫鈉沖洗。從事磷生產的人員應定期體格檢查,包括肝功能檢查和頜骨X射線攝片。凡患有嚴重的口腔疾病、呼吸道和肝腎疾病、血液病和代謝內分泌疾病的人不宜從事磷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