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陰道出血量達到或超過400ml的病理現象。正常分娩時失血150~300ml,若產程處理恰當尚可降低。產後出血是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產科嚴重併發癥之一,發生率約2%。其原因按發生率多少依次為子宮收縮乏力(70~75%)、胎盤滯留(15%)、軟產道損傷(8~10%)、凝血功能障礙(5%左右)。大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誘發產褥感染。若休克未及時搶救,可危及產婦生命;若休克時間過長,即使挽救生命,還可產生垂體功能減退(希恩氏綜合征)等後後遺癥。

  子宮收縮乏力性產後出血 各種因素使子宮肌纖維收縮及縮復不良,不能正常止血而引起的產後出血。子宮收縮乏力可因子宮局部(羊水過多、巨大兒、子宮肌瘤、多胎妊娠、胎位不正等)及全身因素(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重度貧血、精神過度緊張、疲勞、滯產、第二產程延長等)造成。臨床表現為胎盤娩出後陣發性陰道出血,血色暗紅,有血塊;子宮體柔軟,甚至輪廓不清。若出血多而急,則迅速出現休克,搶救不及時可危及生命。少量間斷出血易被忽視,但當失血量達到機體不能代償的程度,即出現一系列缺氧、缺血現象,如口渴、哈欠、頭暈、煩躁、冷汗、面色蒼白、血壓降低、脈搏細弱等。根據出血量及臨床表現,診斷並不困難。同時應與其他三種原因的出血鑒別。處理原則為迅速刺激宮縮以制止出血,補充血容量(輸液、輸血)等。刺激宮縮的方法為手法按摩子宮,註射催產素、麥角新堿、前列腺素F等,用紗條填塞宮腔或結紮髂內動脈,以上方法均無效時則需行子宮切除。大部分病人經前三種方法處理可達止血目的。

  胎盤滯留性產後出血 胎兒娩出後30分鐘,胎盤尚未娩出即稱胎盤滯留。從胎盤剝離或娩出異常程度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①胎盤組織殘留,大部分胎盤已剝離並已娩出,子宮壁上殘留小塊胎盤組織,影響子宮收縮及縮復。②胎盤剝離不全,部分胎盤與子宮蛻膜層分離,另一部分尚未剝離,因而部分子宮肌肉松弛,使子宮剝離面的血竇呈程度不同的開放。多由於過早、過度揉擠子宮或牽拉臍帶影響子宮正常收縮所造成。③粘連胎盤,胎盤全部或部分粘連於子宮的蛻膜層上,不能自行剝離。全部粘連不會出血,但部分粘連會使影響已剝離部分的血竇,使之不能閉合。胎盤粘連多因子宮內膜外傷、人工流產或炎癥後影響蛻膜發育不良所致。④植入胎盤,較少見,絨毛因子宮蛻膜發育不良,胎盤植入子宮肌層。⑤胎盤滯留,胎盤雖已全部剝離但因宮縮乏力或膀胱充盈等而滯留於子宮腔內,影響子宮收縮。⑥胎盤嵌頓,由於子宮收縮不協調,子宮內口附近形成縮窄環,使已剝離的胎盤不能排出宮腔,影響子宮正常收縮而引起隱性或顯性出血。胎盤滯留的診斷根據為胎盤娩出延遲,出血發生於胎盤娩出之前。檢查胎盤後即可確定為哪一種胎盤滯留。應與產道裂傷相鑒別。處理原則為根據不同類型采取協助胎盤剝離或娩出的措施,如手法剝離胎盤並協助胎盤娩出,刮宮,臍靜脈溫鹽水註入,必要時子宮切除(多用於胎盤植入)等。

  軟產道損傷性產後出血 胎兒分娩過快、胎兒過大、骨盆狹窄以及陰道手術助產等可造成軟產道裂傷出血。最常見的是會陰陰道裂傷。出血的特點為胎兒娩出後即出現持續性鮮紅色陰道出血。檢查發現軟產道局部有裂傷、活躍出血或有大血塊。治療原則為立即縫合。子宮破裂是最嚴重的軟產道損傷,也是產科極為嚴重的並發癥,不但可引起致命性出血,而且可引起嚴重的感染,往往威脅母、兒的生命。圍產保健工作加強後子宮破裂已少見。子宮破裂後產婦感劇烈腹痛後宮縮、胎動、胎心消失,全腹壓痛、反跳痛,子宮縮小,胎兒淺在,產婦很快進入休克狀態。處理原則為積極搶救休克後迅速進行剖宮產同時切除子宮,需要時行修補術。

  凝血功能障礙性產後出血 血液病、肝病、重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重癥胎盤早剝、宮內死胎滯留過久、羊水栓塞等疾病時釋放的促凝血物質(凝血活酶)進入血中,誘發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而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引起產後大出血。臨床表現為陰道出血不凝,出血量隨病因、病程緩急及受累程度不同而異。出血進一步加重,呈全身性出血如便血、嘔血等。休克發生早而不易恢復。診斷根據臨床病史及血不凝現象,輔以化驗檢查。處理原則為:首先消除病因、杜絕促凝物質的來源,發病早期應在有新鮮血輸入的基礎上給抗凝藥(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繼發纖溶期則應靜脈滴註纖溶抑制藥。

  有時一種以上的出血原因同時存在,又互相影響。第三產程中子宮翻出,可以造成產後出血,但罕見。

  產後出血的預防 妊娠期應加強孕期保健,防治妊娠期並發癥及合並癥,如貧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有些重癥內科合並癥(如血液病)者應於孕早期中止妊娠。分娩時應加強產程觀察及護理,正確掌握接生技術以免產道裂傷,正確處理第三產程防止宮縮無力或胎盤滯留,適當應用宮縮藥以促進宮縮。第三產程後應仔細檢查胎盤、測出血量及血凝情況,陰道手術分娩後應常規作陰道檢查以及時發現軟產道裂傷。分娩結束後應留產房觀察至少一小時,註意子宮收縮及出血情況,同時觀察血壓、脈搏及全身情況,正常後方送回病室。臨產時發現有產後出血誘因者,應事先配血,第二產程中即予輸液及靜脈註入宮縮藥等。以上措施可大大降低產後出血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