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為陝甘革命根據地(即陝甘蘇區)。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到達陝北後,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所在地和中國革命的中心根據地。1937年中國共產黨為團結抗日,將陝甘蘇區改為陝甘寧特區,5月又改名陝甘寧邊區。9月6日成立邊區政府,林伯渠任主席,首府延安,轄陝西的延安、延川、延長、清澗、綏德、米脂、葭縣(今佳縣)、吳堡、安定(今子長)、安塞、靖邊、定邊、保安(今志丹)、甘泉、鄜縣(今富縣)、淳化、栒邑(今旬邑),甘肅的寧縣、慶陽、合水、鎮原、環環縣、寧夏的鹽池等23個縣以及神府特區,面積12.9萬餘平方公裡,人口200萬。抗日戰爭時期,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領導全國人民抗戰的中心,是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裝的指揮中樞和總後方。邊區軍民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建立“三三制”政權,實行減租減息、精兵簡政和擁政愛民、擁軍優屬,開展大生產運動和經濟、文化建設,發展武裝鬥爭,戰勝瞭國民黨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打退瞭日軍對邊區黃河防線的數次進攻,使陜甘寧邊區成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1947年3月蔣介石對陜甘寧邊區實行重點進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堅持在邊區指揮全國的解放戰爭,並領導邊區軍民粉碎瞭國民黨軍的重點進攻,推動瞭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邊區人民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瞭巨大貢獻。1950年1月,陜甘寧邊區政府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