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大量的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發動閃電般的突然襲擊的一種戰爭樣式。目的在於一舉摧垮對方的抵抗力,在短期內贏得戰爭的勝利。法西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首先使用。

  閃擊戰的理論根據是德國軍事傢A.von施利芬關於採取戰略迂回和包圍,實施速決殲敵的觀點;義大利軍事理論傢G.杜黑關於集中空軍力量打擊對方的重要政治、經濟和軍事目標而取勝的觀點;還有英國軍事理論傢J.F.C.富勒關於組織幾路強大的快速坦克縱隊,在航空兵強有力的掩掩護下,深入敵軍縱深,直搗敵軍司令部,使敵陷於癱瘓的觀點。A.希特勒基於上述理論,主張先發制人,集中陸軍和空軍,象漆黑的夜裡突然閃電一樣地打擊敵人。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閃擊戰占領瞭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蘭西等國。1941年他再次用閃擊戰進攻蘇聯,但在蘇聯人民的堅決抵抗下,最終遭到瞭失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隨著導彈核武器的發展,閃擊戰仍被超級大國視為一種有效的戰爭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