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7月初,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主力及偽軍一部,共9000餘人,採取“鐵環包圍”、“分進合擊”戰術,向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平北(今北京以北地區)抗日根據地“掃蕩”。晉察冀軍區第12軍分區部隊在民兵配合下,以內線和外線相結合的方針,展開反“掃蕩”作戰。7月9日起,日偽軍近2000人,先後由沙城、延慶、龍關等地出動,向根據地中心區大海陀地區合圍。軍分區以第8團在內線阻擊進犯的日偽軍,指揮機關一部率3個連向南轉移至延慶、懷來間地區;機關大部率第10團主力和教導導大隊跳出合圍圈向北轉移,途中粉碎日偽軍數次合擊,於23日進至崇禮縣城東北的五道營子地區,與軍分區第40團主力、騎兵大隊會合。日偽軍合擊撲空後,遂又集中4000餘人,在飛機、坦克和騎兵的配合下,自龍門所、獅子溝等地分3路出動;張北、寶昌地區日偽軍3000餘人佈陣堵截,構成瞭對平北軍分區北移機關部隊新的合圍。為粉碎日偽軍合圍聚殲企圖,軍分區南線部隊於延慶、懷來等地襲擊日偽軍,鉗制其北進;北線部隊第40團主力和騎兵大隊於獨石口、獅子溝等地,阻擊合圍的日偽軍,機關率第10團乘隙突破封鎖線,返回到根據地中心區。8月3日,北部日偽軍大部向南與康莊、延慶等地日偽軍相配合,再次合擊根據地中心區。軍分區部隊於昌平、延慶、赤城等地,以連、排為單位分散作戰。9~18日,第8團於五裡坡殲滅日軍50餘名;第10、第40團等部,夜襲高山寺、激戰樺林子、攻克岔道城等地,並在水峪口誘使日偽軍自相混戰。日偽軍連遭重創後,於19日開始全線撤退,軍分區部隊乘勝追擊。至8月底,反“掃蕩”作戰結束,殲滅日偽軍290餘人,保衛瞭平北根據地,保存瞭軍分區部隊的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