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春秋後期,與楚爭霸江淮的吳軍在楚地雞父(今河南固始東南)大敗楚聯軍的一次伏擊戰。周敬王元年(西元前519),吳王僚率公子光等,興兵進攻楚國控制的淮河流域要地州來(今安徽鳳臺)。楚平王即命司馬薳越率楚、頓、胡、沈、蔡、陳、許七國聯軍前往救援,令尹子瑕帶病督軍。進軍途中,子瑕病亡,薳越被迫回師雞父。此時,吳王已移軍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待機行動。吳公子光認為,楚聯軍同役而不同心,今又新喪主帥,士氣不振,代帥薳越不孚眾望,難以統馭全軍。建議乘機進擊,以奇襲襲取勝。吳王采納公子光建議,揮軍前進,於古代用兵所忌的晦日七月二十九突然出現在雞父戰場。薳越倉促以六國軍隊為前陣,掩護楚軍。吳王以左、中、右三軍主力預作埋伏,而以不習陣戰的3000囚徒為誘兵攻胡、沈、陳軍。剛接戰,吳誘兵即潰退,三國軍貿然追擊,遭到伏擊。吳軍俘獲胡、沈兩國君及陳大夫齧,故縱俘卒逃回,傳呼國君被殺。吳軍乘勝擂鼓吶喊而進,許、蔡、頓軍見狀大驚,不戰自潰。楚軍未及列陣,受猛烈沖擊,紛紛潰逃。吳軍奪取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