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時治河名臣。字紫垣。遼陽人。隸漢軍鑲黃旗。順治九年(1652),由官學生考授國史編修。康熙十年(1671)授安徽巡撫,加兵部尚書銜。十六年二月,以原官總督河道。是時河道失治,蘇北地區淮潰於東,黃決於北,運涸於中,決口近百處,海口淤塞,運道斷航。靳輔到任後,周度形勢,博采輿論,上陳經理河工事宜八疏,改進前人治河方法,在近十二年的督河任上,成功地進行瞭幾項治黃工程:先是挑下遊清江浦(今江蘇淮陰)至雲梯關河身淤土,用“川字溝”法挖深河底;就河心取土築兩岸大大堤(南岸自白洋河至雲梯關三百三十裡,北岸自清河縣至雲梯關二百裡),用束水刷沙法治理下遊,引導黃、淮入海。又疏浚自雲梯關至海口百裡河道,把浚、築兩事統一起來。後又於碭山毛城,徐州王傢山,睢寧峰山、龍虎山等多處建減水閘壩,平日閉閘束流,遇大漲則啟閘分泄,分引黃水註洪澤湖。同時也註重徐州以上山東、河南地區黃河的治理。二十四年秋,修築瞭考城、儀封、封丘、滎澤等縣河堤。在治黃中,還於二十五年在清河縣(今江蘇淮陰)開中河,使運道北上糧船隻行黃河二十裡就進入中河,避開黃河之險一百八十裡,提高瞭運輸效率,又大大減少瞭風浪招致的損失。由於靳輔的這些措施較為得宜,黃河安流瞭三十餘年,漕運亦安全通暢。二十七年春,靳輔為禦史郭琇等參劾,以阻浚下河、屯田累民革職。三十一年二月,復起督河,十一月病卒。著有《靳文襄公奏疏》、《治河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