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的交易場所。關市原意是關與市的合稱。《國語·齊語》說“關市幾(稽)而不征”,《周禮·天官》九賦中有“關市之賦”,秦律中有《關市律》。但後來關市也指關下所設的市。漢代文獻中的關市多指後者。這是一種設在邊境關口從事內地與邊疆少數民族及外國的貿易的市場。

  西漢時,對匈奴、南越都設有關市,前者又稱“胡市”。對匈奴的貿易系以內地的繒絮、金、錢、米、蘗酒等交換匈奴的牛馬、裘革。對南越的貿易系以內地的金銀、田器、馬牛羊等交換南方的的土產和珍寶異物。

  關市由政府嚴格控制,定期定時開放,商人需持政府頒發的符傳之類的許可證按規定品種數量進行交易。嚴禁從事違禁品的買賣,也不許輸入禁物,違者罪重至死。擅自出邊關走私的要處死。

  關市的開閉與限制往往取決於漢政府對邊疆少數民族的政策,常影響到雙方關系。漢初呂後曾下令禁止向南越輸出金鐵田器和母畜,引起南越和漢的戰爭。漢初直至武帝初年,為緩和匈奴的侵擾,亦屢通關市,以滿足匈奴的需要,但仍禁止對匈奴輸出鐵、鐵器和兵器。

  漢代與邊疆少數民族及外國的陸路貿易盡管受到種種限制,但仍相當繁榮。新莽統治時,竇融據河西,姑臧(今甘肅武威)通貨羌胡,一日合市多至四次。

  東漢時,與邊疆少數民族及外國的陸路貿易仍相當發達。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北匈奴的貴族一次就驅牛馬萬餘頭,來武威和漢賈客交易,受到郡縣的款待和東漢政府的優厚饋贈。東漢政府還曾長期在上谷寧城(今河北萬全)開胡市與鮮卑、烏桓交易。西域方面,也出現“胡商販客,日款於塞下”的盛況。

  以後歷代王朝,在邊境平安無戰事時,都在邊關設市,與周邊少數民族從事貿易,互通有無。關市有時亦稱為“邊市”或“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