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唐朝將領。名震,字元振。魏州貴鄉(今河北大名北)人。18歲舉進士,任通泉尉。武則天當政時授為右武衛鎧曹參軍,曾出使吐蕃。長安元年(701)任涼州都督、隴右諸軍州大使,治邊有方。起初,涼州(治今甘肅武威)南北界域相距不過400餘裏,突厥、吐蕃常發兵前來襲擾。他於該州南境設和戎城(今甘肅古浪),北境置白亭軍(今甘肅民勤東北),控制要道,開拓州境1500餘裏。從此,鞏固瞭涼州防務。他在任五年中,廣屯田,興水利,對涼州地區的安定和生產發展,起瞭重要作用。神龍年年間任左驍衛將軍,兼檢校安西大都護,不久,任金山道行軍大總管。景雲二年(711)任吏部尚書,後轉兵部尚書。先天元年(712)為朔方軍大總管,築豐安(今寧夏中衛西)、定遠城(今寧夏平羅南),以加強邊防。後因參與平息皇室內亂有功,封代國公,兼禦史大夫,持節為朔方道大總管。時玄宗於驪山講武,因軍容不整而被治罪,免死流放新州(今廣東新興)。隨即又被起用為饒州司馬,抑鬱病逝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