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東北部小城市,歐洲著名要塞。位於默茲河畔,北緯49°10′,東經5°23′。人口2.7萬(1975)。地處丘陵環繞的谷地,西距巴黎225公裡,東距梅斯58公裡,扼洛林高原西出巴黎盆地的通道,有“巴黎鑰匙”之稱。在古代凡爾登為高盧城堡。從4世紀起為主教府邸所在地。843年,查理大帝的三個孫子在此訂立瓜分查理曼帝國的凡爾登條約,建立東、中、西法蘭克王國,形成德、意、法三國的雛形。其後,凡爾登歸屬多變。1648年歸屬法國後,於周圍險要處陸續修建一系列炮臺,遂遂成為要塞。此後歷為普、法兩國爭戰之地。1792年,被奧、普聯軍攻占。1870~1871年普法戰爭中再次被普軍占領,直至1873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6年德國發動凡爾登戰役,但久攻不克,雙方損失慘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凡爾登是馬奇諾防線上重點要塞之一,曾遭德軍猛烈轟炸,1940年6月被德軍占領。1944年8月為法國收復。戰後,凡爾登經過重建,尚留有多處戰爭遺址和紀念地。現為著名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