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在湖北省東北部、河南省東南部、安徽省西部地區粉碎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的作戰。

  1931年3月中旬,國民黨武漢行營主任何成濬、豫鄂皖邊區“綏靖”督辦李鳴鐘,採用追堵兼施的戰術,組織對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亦稱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圍剿”。其部署是:以3個師(共7個旅)為“追剿”部隊,專尋紅軍主力作戰;以5個師又4個旅為“堵剿”部隊,分別在潢川、光山、商城、固始地區,羅田、麻城、黃安(今紅安))、黃陂地區,六安、霍山、英山地區,配合“追剿”部隊作戰並進行“清剿”。

  4月上旬,國民黨軍開始進攻。4月中旬,皖西“堵剿”部隊第46師等部以5個多團進占麻埠,1個團進駐獨山。中國共產黨鄂豫皖特別區委員會決定,以廣泛的遊擊戰對付“追剿”部隊,集中紅軍主力殲滅深入皖西之敵。20日,紅軍第4軍軍部率第10師主力和第11師由商(城)南長竹園一帶東進,在皖西金傢寨地區與第12師會合。25日,紅4軍在當地赤衛隊配合下,以第12師鉗制麻埠之國民黨軍,集中第10師、第11師各2個團一舉攻占獨山,全殲守軍,迫使麻埠守軍退回霍山。在紅4軍主力東出皖西作戰之際,國民黨軍“追剿”部隊第30、第31師主力從光山、羅山出動,第33師從黃安出動,南北對進,於24日、30日先後進占新集(今新縣)、七裡坪等地。紅軍警衛師等部隊和地方武裝不斷襲擾、打擊進入蘇區的國民黨軍,迫其於5月2日撤回羅山、光山地區。接著國民黨軍調整部署,以第30、第31師主力向潢川、商城之間地區集結,準備東進皖西,合擊紅4軍於金傢寨、麻埠地區;以第53、第13師分由光山、麻城出動,企圖在潑皮河、新集、中途店、福田河至滕傢堡之線堵擊紅軍。當國民黨軍將“圍剿”重點轉向皖西時,紅4軍主力乃迅速西進,在新集以北之滸灣,重創第53師4個團。此後紅4軍主力轉向南下,於5月28日攻占黃安城南桃花鎮,殲第44師1個營大部;並在十裡鋪伏擊殲滅由黃安南援的該師約2個團。國民黨軍在蘇區內到處撲空,又到處挨打,被迫於5月底收縮兵力,轉為守勢。至此,鄂豫皖蘇區取得瞭第二次反“圍剿”的勝利,鞏固和擴大瞭蘇區。

鄂豫皖蘇區第二次反“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