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永元初年,竇憲統軍擊敗北匈奴的戰爭。

  東漢建武後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相互攻戰不已。南匈奴單於率部附漢。章和元年(西元87),興起於漠北東部的鮮卑打敗北匈奴,殺其單於,加之草原蝗災,漠北大亂。次年南單於上書漢朝,請求乘機出兵共擊北匈奴。執政的竇太後不顧朝臣諫阻,以其兄車騎將軍竇憲為主將,征西將軍耿秉為副,發北軍五校、黎陽營、雍營、緣邊12郡騎士及羌胡兵擊北匈奴。

  永元元年(公公元89)六月,竇憲、耿秉以漢軍銳騎8000、南匈奴3萬餘騎、羌胡8000餘騎,並輜重車1.3萬餘輛,組成一支適應漠北作戰的騎兵部隊,分三路出師,會於涿邪山(今蒙古戈壁阿爾泰山)。後獲悉北單於庭駐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古爾連察汗嶺一帶),遣將率精騎萬餘,分三路馳襲,圍殲北匈奴軍主力於稽落山,單於北遁。竇憲督軍窮追,分兵四出,過安侯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殲名王以下1.3萬人,北匈奴降者20餘萬眾,餘部西徙。次年五月,竇憲又遣軍襲取伊吾城(今新疆哈密西),切斷北匈奴與西域的聯系。七月,竇憲率漢軍進屯涼州。九月,北匈奴遣使上書稱臣。竇憲派班固率軍出塞迎北單於,暗遣漢將率南匈奴8000銳騎出雞鹿塞(今內蒙古杭錦後旗西),抵涿邪山,分兵兩路,左路繞西海迂回至河雲(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湖西南)西,右路沿匈奴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拜達裡格河)北上,渡甘微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紮佈汗河),出河雲東,乘夜合圍單於庭,殲萬餘人,單於負傷偕數十騎西奔。三年二月,北單於復設庭帳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竇憲遣漢將耿夔率800銳騎,出居延塞(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5000餘裡,再破北單於軍,殲5000餘,北單於逃走。北匈奴一部開始向歐洲遷徙,餘部潰散。

竇憲破北匈奴之戰

  此戰,漢軍針對北匈奴飄忽不定、行動快速的特點,以遠程奔襲、先圍後殲、窮追不舍的作戰方略取勝,使延續數百年的漢匈戰爭得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