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

  中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傢,威尼斯商人尼柯羅·波羅之子。馬可·波羅出生前不久,尼柯羅與其弟馬菲奧啟程往東方經商,至欽察汗國都城薩萊(今俄羅斯聯邦共和國阿斯特拉罕附近)。回國途中,逢欽察汗別兒哥與伊利汗旭烈兀發生戰爭,因路不不安寧,折向東行,至不花剌(今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佈哈拉),留居約三年,遇旭烈兀派往元世祖忽必烈處的使臣路過,又隨同東來,約於1265年抵上都。忽必烈接見瞭他們,詳細詢問歐洲情況,並決定派他們出使羅馬教廷。1269年,尼柯羅兄弟到達地中海東岸阿克拉城(Acre,今海法北),適逢教皇死,新教皇未立,遂回威尼斯。此時馬可已十五歲。1271年夏,尼柯羅兄弟攜馬可同來元廷復命。他們到阿克拉見新任教皇格雷戈裡十世,教皇派兩名教士隨同他們東行。途中,二教士畏難不前,將教皇致忽必烈的書信和出使特許狀委托給尼柯羅等。於是,尼柯羅和馬可等三人取道伊利汗國境,經都城桃裡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裡士),至波斯灣港口忽裡模子,原擬走海道,後決定仍走陸路,沿著古代絲綢之路,越過巴達哈傷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進入元朝轄境可失哈耳(今新疆喀什)。然後由南道繼續東行,經斡端(今新疆和田)、羅佈泊等地,至沙州(今甘肅敦煌西),又經肅州(今甘肅酒泉)、甘州(今甘肅張掖)、涼州(今甘肅武威)、寧夏(今寧夏銀川)、天德軍(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白塔)等地,於1275年到達上都。從此,他們僑居元朝十七年。

  據馬可自述,因他聰明謙慎,擅長辭令,並學會瞭蒙古語言和騎射,受到忽必烈的喜愛,故得以留仕元朝,多次奉命出使各地。借此,他遊歷瞭中國許多地方。他在《行紀》中,對大都、上都、京兆(今陜西西安)、成都、昆明、大理、濟南、揚州、杭州、福州、泉州等數十個中國名城作瞭記述。他對當時元朝重大政治事件、典章制度以及各地自然和社會面貌的描述,基本上符合實際情況,如所述海都、乃顏之亂,阿合馬被殺事件,元朝的兩都制度,宮廷宴饗,大都、上都、鎮江、杭州、泉州等地情況,都可以在漢文史料中得到證明。但也有誇大失實之處和千篇一律的傾向,這說明有些內容隻是得自傳聞。他自稱曾奉大汗之命治理揚州三年,這一點目前還得不到可靠的印證。

  馬可及其父、叔久居中國後懷念故土,請求回國。1289年,伊利汗阿魯渾因元妃伯嶽吾氏去世,派使者兀魯、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來元朝請求續娶其亡妻本部女子,忽必烈命原使者護送選定的伯嶽吾氏貴族之女闊闊真去伊利汗國,馬可等三人獲準隨行還傢。當時正值西北諸王叛亂,陸路不安全,他們由海路西行,約於1291年初從泉州啟程,在海上航行瞭兩年零兩月,備歷艱險,始到達忽裡模子。時阿魯渾已死,其弟乞合都在位。1293年夏,使者奉乞合都之命,將闊闊真送到阿八哈耳,與阿魯渾子合贊成婚。馬可等人從桃裡寺動身回國,於1295年返抵威尼斯。

  1296年,馬可在參加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海戰中被俘。他在獄中講述遊歷東方的見聞,引起熱那亞人極大興趣,當局也因此給予優待。同獄小說傢比薩人魯思梯切諾將他口述內容筆錄成旅行記一書,於1298年完成。同年夏,威尼斯與熱那亞議和,馬可獲釋回傢。這時,他已因遊歷東方而聲名大著,並成為大富翁。他於1324年去世,遺體葬在聖勞倫佐教堂。

  馬可·波羅旅行記的原稿是用中古法 -意混合語寫成,後經不斷傳抄,並在傳抄過程中被譯成拉丁語、意大利各種方言和其他歐洲語言。原稿已佚,現存各種文字的抄本約一百四十種,其中以西班牙托萊多教會圖書館所存塞拉達(Zelada)拉丁文抄本最早、最完備,以巴黎國立圖書館所存 B.N.fr.1116抄本的文字最接近原稿,1477年在紐倫堡出版的德文譯本是此書最早的刊本。到20世紀70年代末,已有各種文字的刊本一百二十種以上。1938年出版的摩勒和伯希和校訂英譯本被認為是最好的本子。此書之名,摩勒、伯希和本從塞拉達抄本原題作《寰宇記》(Description of the World),他本或作《威尼斯市民馬可·波羅的生活》、《威尼斯人馬可·波羅閣下關於東方各國奇事之書》、《百萬》等,通常隻稱為《馬可·波羅行記》。中國先後出過四種漢文全譯本,以馮承鈞譯本(《馬可·波羅行記》,193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流通最廣。

  馬可·波羅的書在許多世紀中一直是歐洲人瞭解亞洲和中國的主要依據之一。1375年編繪的喀塔蘭大地圖,其中亞和東亞部分都取材於此書。從15世紀起,歐洲的航海傢和探險傢普遍受到它的影響,例如哥倫佈即曾熟讀此書,向東尋找日本國,就是促成他決心出航的一大因素。但也有不少人懷疑其真實性,甚至視之為異端邪說。19世紀以來,經過各國學術界日益廣泛和深入的研究,人們公認此書在中世紀亞洲的地理、民族、風俗、物產、經濟、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都提供瞭有價值的資料。1941年,中國學者楊志玖從《經世大典·站赤》中找到瞭有關阿魯渾所遣三使臣回國的記載,人名、時間都和馬可·波羅所述相符。英國學者波義耳也從《史集》中找到瞭三使臣護送闊闊真到達伊利汗國的記載。於是,馬可·波羅來華及其記述的真實性又得到進一步的證明。

  

參考書目

 marco Polo,The Description of the World,trans.by A.C.Moule and P.Pelliot,Vol.I,London,1938.

 《馬可·波羅行記》,馮承鈞譯本,中華書局,北京,1954。

 楊志玖:《關於馬可·波羅離華的一段漢文記載》,《文史雜志》1941年第1卷12期,重刊於《南開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學報)197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