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1~1829年希臘人民反對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19世紀初,希臘資本主義經濟有一定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土耳其軍事封建制度的束縛,建立自己的國傢。1821年3月在友誼社的組織和發動下,希臘本土爆發起義。3月25日起義迅速發展到整個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克裏特、愛琴海諸島嶼、盧麥裏以及馬其頓等地。這次全民起義,由資產階級領導,農民是主力軍,地主階級和僧侶等也參加反土耳其的鬥爭。9月23日起義軍解放瞭特裏波裡查,控制伯羅奔尼薩斯半島。11822年1月1日第一屆國民大會宣佈希臘獨立,成立希臘執行委員會。

  土耳其政府調兵鎮壓起義,並在希俄斯島對希臘居民進行大屠殺,2.3萬人遇害,4.7萬人被賣為奴。1822年6月3萬土耳其軍隊直奔科林斯,企圖一舉消滅希臘起義軍。希臘軍民奮起抵抗,土軍幾乎全部被殲。但希臘人內部派系矛盾激化,1823和1824年兩次在遊擊隊和官方政府間發生內戰。土耳其蘇丹一面再調大軍反撲,一面策動埃及入侵希臘。1825年2月11日埃軍在易卜拉辛的統帥下,在伯羅奔尼撒登陸。T.科洛科特羅尼斯出任希臘軍統帥,指揮軍民奮勇抵抗。埃軍憑借優勢侵占伯羅奔尼撒。1826年4月11日埃土聯軍占領西部重鎮梅索朗吉。8月占領雅典城。1827年6月24日雅典衛城也落入土軍之手。至此,義軍控制區已所剩無幾。但他們仍堅持遊擊戰。歐洲進步人士同情希臘革命,從道義和物資上進行支援。

希臘人民抗擊土耳其軍隊

  希臘宣佈獨立後,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幹涉和爭奪。1823年英國政府宣佈承認希臘,並於1823~1824年向希臘政府提供兩筆貸款。沙皇俄國於1824年1月9日拋出在希臘建立3個自治公國的方案,企圖達到分割希臘便於俄國控制和削弱土耳其之雙重目的。遭到希臘政府拒絕。1827年7月6日俄、英、法簽訂《倫敦三國條約》,主張在土耳其享有宗主權的前提下,允許希臘實行內部自治,並決定派出聯合艦隊迫使雙方停火。同年10月發生納瓦裡諾海戰,英法俄聯合艦隊擊潰土埃艦隊 (見彩圖)。1828年爆發俄土戰爭,隨後法國也出兵占領伯羅奔尼撒。1829年9月俄土簽訂亞得裡亞堡條約,土耳其被迫接受英法俄《倫敦三國條約》。

納瓦裡諾海戰(1827年10月20日)

  希臘軍民利用土軍被牽制和被削弱的有利時機,發起進攻。1829年3月17日納夫巴赫托首次獲得解放;5月6日梅索朗吉上空重新升起希臘國旗;不久,整個東希臘除提佛等地外已全部獲得解放。9月12日在別特拉戰役中,希軍擊潰瞭一支7000多人的土軍,並迫使敵人撤出大陸希臘地區,從而勝利地結束瞭獨立戰爭。根據1830年2月3日俄、英、法3國簽訂的倫敦議定書,希臘被正式承認為獨立王國。希臘獨立戰爭,不僅為希臘贏得瞭獨立,而且促進巴爾幹其他地區民族解放鬥爭,加速奧斯曼帝國的瓦解和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