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薩摩亞獨立國位於南太平洋。在波利尼西亞群島中心。西薩摩亞由群島西部的薩瓦伊、烏波盧兩個大島和7個小島組成。陸地面積2946平方公裡。人口15.9萬(1984)。絕大多數為波利尼西亞人種的薩摩亞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官方語言為薩摩亞語。通用英語。首都阿皮亞。

  薩摩亞原為古老的王國。薩摩亞人定居於此已經有3000餘年。早期斐濟人和湯加人曾先後入侵薩摩亞。西元1250年,薩摩亞的馬列托亞傢族趕走進佔烏波盧島的湯加人,建立瞭該該傢族對群島的統治。1722年荷蘭探險者J.羅捷文,發現該群島。1768年,法國探險傢 L.-A.de佈幹維爾環航世界途中經此,見沿島海岸外獨木舟交錯往來,故以“航海者之島”稱之。1791年,英國船“潘多拉”號駛抵該群島。從19世紀30年代起,歐洲的影響日益增長。1834年,歐洲傳教士在群島擴大宗教宣傳。與此同時,英、美、德3國競相派軍艦至阿皮亞附近海面,並在群島的部落中扶植各自的勢力。1838年,英國船“康威”號船長比頓與一些部落酋長締結一項商業性條約,保護外國人的利益。1839年,美國人也同薩摩亞人簽訂瞭商業性條約。1847年,英國委任傳教士為駐薩摩亞首任領事。繼而美、德兩國也委派本國商人為駐薩摩亞領事。1868年,英國傳教士支持烏波盧島的馬列托亞·拉烏培帕就任王位,遭反對。美國以斡旋為名,使美國人出任薩摩亞首相。19世紀70年代,美國在東薩摩亞的帕果帕果設海軍加煤站。英、德兩國也在西薩摩亞的烏波盧島設立海軍基地。1879年,英、美、德3國迫使薩摩亞同意在阿皮亞設“自治區”,實為3國共有的殖民地。1884年,德國尋釁迫使薩摩亞簽訂淪為德國屬地的條約。1889年,局勢惡化,3國各派軍艦集結阿皮亞港。同年6月,3國簽署柏林條約,決定共管薩摩亞,但遭薩摩亞人反對。1899年,3國另訂新約,薩摩亞群島遂被長期分為東、西兩半,以西經171度線為界,東部由美國占領;英國與德國達成協議,決定退出在薩摩亞的角逐,西薩摩亞淪為德國殖民地。1900年,德國人W.H.索爾夫出任阿皮亞市市長。1908年,西薩摩亞發生反對德國殖民統治的活動,反對者被放逐到馬裡亞納群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新西蘭對德宣戰,在澳大利亞軍艦支援下占領西薩摩亞。1920年,國際聯盟委任新西蘭管理西薩摩亞。1920~1936年,西薩摩亞人民開展反抗殖民統治的運動,提出“薩摩亞人的薩摩亞”的口號,史稱“馬烏運動”(意即政治反對派)。新西蘭當局逮捕瞭運動領袖及其成員約400名。1929年,運動領袖塔馬塞塞被害。1930~1935年,統治者力圖以武力平息人民的反抗。1936年,當局被迫同意放逐的馬烏運動成員返回西薩摩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46年聯合國仍授權新西蘭繼續托管西薩摩亞。1960年,聯合國決定於1961年5月結束托管,並在西薩摩亞舉行公民投票。1962年1月1日,西薩摩亞獨立國宣告誕生。自1963年起,改6月1日為獨立日。馬列托亞·塔努馬菲利第二殿下為國傢元首。同年,與新西蘭訂立友好條約,由新西蘭代理外交事務。1970年加入英聯邦。1975年11月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82年2月進行大選,人權保護黨首次當政,T.埃蒂連任總理。後人權黨分裂,該黨反對派與基督教民主黨結成聯合派。1985年12月埃蒂辭職,分裂派領袖V.科洛內為總理。西薩摩亞奉行與各國友好的政策,主張維護民族獨立主權,發展民族經濟,反對殖民主義和軍事競賽,要求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