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賽爾

  埃及總統(1956~1970)。1918年1月15日生於亞西烏特省貝尼莫的一個職員傢庭。1937年中學畢業後入皇傢軍事學院,畢業後獲少尉軍銜,去蘇丹服役。1942年在軍事學院任教官。1945年秘密組織瞭自由軍官組織。19948年參加巴勒斯坦戰爭,在前線進行反英反法魯克王朝的宣傳,並擴大自由軍官組織。1950年當選為自由軍官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1952年7月23日,領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革命,推翻法魯克王朝(見埃及七月革命)。以他為首的11名軍官組成革命指揮委員會。1953年6月18日埃及共和國成立後,推舉穆罕默德·納吉佈為總統,自任副總統兼內政部長。1954年納吉佈被罷免,納賽爾任代總統兼總理。1956年1月,頒佈新憲法,6月當選為總統。1958年任埃及與敘利亞聯合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總統。1962年任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最高執行委員會主席。1967年領導埃及人民抗擊以色列入侵失敗。1970年9月28日因心臟病突發逝世。

  納賽爾執政期間,同帝國主義進行瞭不懈的鬥爭。1955年他拒絕美、英、法等國提出的參加軍事條約集團的建議。1956年6月迫使英軍全部撤出埃及,7月將英法控制的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10月擊敗瞭英法和以色列發動的侵埃戰爭(見蘇伊士運河史)。他奉行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拒絕承認以色列,積極支持亞非國傢,特別是阿拉伯國傢和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出席1955年的萬隆會議,是不結盟運動創始人之一。

  納賽爾主張實行“阿拉伯社會主義”。任內在農村進行瞭土改,削弱瞭大地主的勢力。對外國工商企業實行國有化,國傢資本得到很大發展。反對貪污腐化運動收到一定效果。婦女有瞭更多的權利。培養出一批埃及自己的國傢管理人員。納賽爾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具有反帝的民族革命內容。主張阿拉伯國傢應團結和聯合起來,摧毀該地區的外國勢力,以實現各國的政治獨立。1958年2月的埃及與敘利亞合並,正是這種思想的體現。

  納賽爾一生致力於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和亞非人民團結反帝事業,並作出瞭重要貢獻。著作有《革命哲學》、《埃及的解放》等。

  

參考書目

 A.納丁著,范語譯:《納賽爾》,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76。

 (A.Nutting,Nasser, E. P. Dutton & Co.Inc., New York,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