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戶孝允

  日本近代政治傢。明治維新主要領導人之一,與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並稱“維新三傑”。號松菊。1833年6月26日生於長州藩(今山口縣)萩城。長州藩醫和田昌景之子。1840年為桂九郎兵衛養子,稱桂小五郎,後改名木戶孝允。18849年師事吉田松陰。1852年到江戶(今東京),從神道無念流派劍客齋藤彌九郎學劍術,翌年又從江川太郎左衛門學西洋炮術和兵法。1862年受命參與藩政,並致力於尊王攘夷運動。1863年“八月十八日政變”後化名新堀松輔,潛伏京都。1865年返回長州藩,與高杉晉作、久坂玄瑞等主持藩政,促進瞭藩軍的近代化。1866年3月,代表長州藩在京都與薩摩藩倒幕派領導人西鄉隆盛等秘密締結盟約,對粉碎幕府第2次征討長州藩的戰爭起瞭決定性作用。此後,積極參與策劃武裝倒幕,於1868年1月推翻德川幕府。明治新政府成立後,歷任參與、參議、總裁局顧問等職,位居政權中樞,主持起草《五條誓文》,力主“奉還版籍”和“廢藩置縣”,在實現日本統一及建立近代天皇制政府等方面起過關鍵作用。1871年,身為巖倉使節團副使赴歐美考察。他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文化,重視西歐的憲法和教育,認為國傢的百年大計在於培育人才。

  木戶曾是“征韓論”倡導者之一,1873年轉而反對“征韓”,主張“內治優先”。1874年因反對遠征臺灣辭去參議職務。次年復職,並任第一屆地方長官會議議長。同年發生江華島事件,他又鼓吹“對韓強硬論”。1877年,“西南戰爭”爆發,他既反對舊薩摩藩士族的反政府叛亂和以板垣退助為中心的士族民權運動,同時也對大久保利通在政府中的獨裁不滿。同年5月26日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