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納共和國位於非洲西部,東與多哥接壤,南瀕幾內亞灣,西與象牙海岸為鄰,西北和北部與伯基納法索交界。面積239460平方公裡。人口約1261萬(1985),主要民族有阿坎人、莫西-達貢巴人、埃維人和加人。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阿克拉。

  早期歷史 加納自古以來就有人類生息,在加納南部和多哥-阿塔柯拉山脈,曾發現大量舊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加納王國建於4世紀,,在塞內加爾河和尼日爾河上遊。11世紀達到極盛時期,版圖到達今加納的北部。

  13世紀,阿坎族的古昂人、芳蒂人和特維人從北方遷入加納境內,埃維人和加人也由尼日利亞遷來此地,與當地居民融合,逐步形成瞭阿丹西、阿誇穆、鄧克拉、芳蒂、阿散蒂等小邦。這個時期,加納王國遭馬裡帝國入侵而衰落。居民逐漸南移到今加納共和國境內定居。

  殖民者入侵 1471年,葡萄牙殖民者在加納海岸登陸,發現豐富的黃金礦藏。1482年建立第1個殖民堡壘埃爾米納。繼而,又修建阿克西姆、阿克拉等要塞,掠奪黃金、象牙,販賣奴隸。加納沿海地區由此被稱為黃金海岸。16世紀末,歐洲殖民者在黃金海岸展開瞭爭奪貿易壟斷權的鬥爭。1595年荷蘭人到達黃金海岸,1698年建立莫裡堡和佈特裡堡,並於1637年和1642年分別奪取瞭葡萄牙人的埃爾米納和阿克西姆,壟斷瞭黃金海岸貿易。接著,丹麥人、瑞典人、勃蘭登堡人和法國人也相繼來此建立據點。從1631年起,英國先後建立瞭海岸角、詹姆斯、阿諾馬佈等堡壘,成為荷蘭的主要競爭對手。

聖喬治亞要塞

  17世紀末,加納中南部的阿散蒂聯邦崛起。奧塞·圖圖及其繼承者先後擊敗和兼並瞭登基拉、多馬、塔福、阿基姆、塞弗威、塔基曼、加曼、班達、瓦索、達貢巴、阿辛等邦,並獲得瞭埃爾米納、阿克拉等歐洲人堡壘的租地契約。19世紀初,阿散蒂聯邦成為幾內亞灣沿岸的強國之一。

  強大的阿散蒂聯邦是英國殖民者深入加納內地的主要障礙。19世紀初,英國對阿散蒂聯邦發動瞭延續近百年的侵略戰爭。1844年,英國迫使阿辛、鄧克拉等8個邦簽訂“保護條約”,承認英國女王的權力和權限。1872年,英國接受瞭荷蘭出讓的埃爾米納等堡壘。1873年,英國侵入阿散蒂腹地。1874年,英國強迫阿散蒂簽訂福梅納條約,放棄對沿海地區的主權。同年,英國宣佈黃金海岸為直轄殖民地。1896年,英國占領阿散蒂聯邦首都庫馬西。1901年阿散蒂人民舉行反英起義,遭到殘酷鎮壓。次年,英國宣佈阿散蒂聯邦和北部領土為直轄殖民地,歸黃金海岸殖民地管轄。1922年,英國將其多哥托管地劃歸黃金海岸管轄。

  加納淪為英國殖民地後,英國設總督進行統治。英國資本傢壟斷瞭加納黃金、鉆石和錳礦的開采。殖民當局還在當地推行單一作物制,壟斷可可的購銷,剝削加納農民。

  民族獨立運動 加納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進行瞭長期的鬥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知識分子發起瞭改革立法會議運動。1931年發生瞭抗稅運動。1937~1938年發生瞭拒售可可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爭取自治和民族獨立的鬥爭日趨高漲。1947年成立的“黃金海岸統一大會黨”,主張盡早自治。1949年,在K.恩克魯瑪領導下,成立黃金海岸人民大會黨,主張立即實現完全自治,並組織瞭1950年的總罷工。1951年,英國被迫宣佈黃金海岸在英聯邦內自治,恩克魯瑪出任政府事務領導人。

  獨立後的加納共和國 1957年3月6日,黃金海岸宣佈獨立,改名加納(見彩圖)。1960年,成立加納共和國(第一共和國),恩克魯瑪當選總統。加納獨立後,努力發展民族工商業,消除殖民主義勢力,積極支持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加強非洲各國的團結。1958年11月,加納與幾內亞共和國結成聯盟。1960年12月,與幾內亞、馬裡組成非洲國傢聯盟。

加納獨立紀念拱門

  1966年,加納軍警發動政變,推翻恩克魯瑪政府,成立軍政府,宣佈廢除憲法,解散議會,禁止一切政黨活動。1969年8月公佈新憲法,舉行大選。1970年K.A.佈西亞組織進步黨內閣,開始第二共和國時期。

  1972年1月,以I.K.阿昌龐為首的軍人發動政變,推翻佈西亞政府,成立救國委員會,阿昌龐自任國傢元首。1978年阿昌龐辭職,由F.W.K.阿庫福繼任國傢元首。1979年6月,J.J.羅林斯發動軍事政變,推翻阿庫福政權,成立武裝部隊委員會。同年7月舉行大選。人民民族黨獲勝,希拉·利曼當選總統,加納進入第三共和國時期。1981年12月,羅林斯再次發動軍事政變,成立臨時全國保衛委員會,重新接管政權。1982年1月,羅林斯宣佈加納對外奉行不結盟政策,強調非洲團結和睦鄰友好,支持南部非洲民族解放運動。1984年3月,羅林斯表示對內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通過選舉成立有代表性的人民會議作為最高權力機構。1960年7月5日加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