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

  英國都鐸王朝第二代國王(1509~1547)在位初年,重用大主教T.沃爾西,加強專制統治;初持反法政策,後因哈佈斯堡傢族勢力日盛,改取均勢外交政策,縱橫捭闔於法、西之間。亨利八世初娶其寡嫂西班牙公主凱薩琳為後。凱薩琳生生女瑪麗,無子。隨著英、西關系惡化,亨利八世準備與凱瑟琳離婚另娶,但遭到羅馬教皇的阻撓和國內一些教俗貴族的反對。此時,宗教改革之風已傳入英國,亨利遂利用國內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力量與西歐宗教改革的形勢,起用改革派T.克倫威爾等人,並於1529~1536年間操縱議會通過一系列法案。1534年的《至尊法案》,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廷。英王為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首腦。修道院和教會的大量地產遭到沒收並轉賣給新貴族和資產階級,這加速瞭業已開始的剝奪農民土地的過程,激起瞭農民的反抗。1536~1537年林肯郡和約克郡爆發農民起義。

  亨利八世任用克倫威爾從事政府改革,改進政府財政機構,並開始建立由治安法官和教區職員管理地方行政的制度,進一步強化專制王權。亨利八世致力於增強國力,擴充國土,建立王傢海軍。1536年合並威爾士,在鎮壓愛爾蘭叛亂之後,兼愛爾蘭國王。亨利八世與凱瑟琳離婚後,與安妮·博林結婚,生女伊麗莎白;以後又離婚、結婚數次,其第3位妻子簡·塞穆爾生子愛德華。1547年亨利八世去世。愛德華即位。

  亨利八世在位期間,英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宗教各方面都發生瞭重大變化。作為專制君主,亨利八世推行的一些順應時代潮流的政策,客觀上有利於英國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