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教皇(1073~1085)。義大利人。原名希爾德佈蘭德。1020年生於格羅塞托省的羅瓦庫姆村。童年入羅馬聖瑪利亞修道院就讀。青年時留學法國和德意志,後入修道院成為修士。曾在格列高利六世的手下任職,領導克呂尼運動。1054年被任命為副補祭,成為左右新教皇人選的關鍵人物。1058年助尼古拉二世上臺後,被擢升為大副祭。1059年4月13日頒佈著名的教皇選舉法,規定教皇隻能由樞機主教團選舉產生,世俗封建主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得幹預,並禁止買賣聖職和教士婚娶。11073年4月22日當選為教皇,稱格列高利七世,繼續領導與推動克呂尼運動,鼓吹教皇權力至高無上,反對世俗君主操縱主教敘任權。宣揚教皇不僅是普天下教會的絕對最高領袖和唯一有權任免主教的人,而且也是世俗的最高主宰者,有權廢黜君主。從而使教皇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間的權力之爭日趨激烈。1076年2月在羅馬公教會議上宣佈革除亨利四世教籍,廢黜其帝位,迫使亨利四世於1077年冬季親往教皇居地卡諾莎堡請罪,教皇聲威大震。亨利四世的地位穩定後,於1084年3月21日舉兵攻占羅馬,另立教皇克雷芒三世。格列高利七世逃到南方的薩萊諾城,1085年5月25日在該城病逝。1606年教皇保羅五世追謚其為聖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