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歷史上的特殊社會階層。“哥薩克”一詞源於突厥語,意為“自由人”。原指從中亞突厥國傢逃到黑海北部從事遊牧的人。後泛稱15~17世紀俄國從農奴制壓迫下出逃的農民、傢奴和城市貧民形成的所謂“自由人”。他們住在人煙稀少的邊遠地區,靠當雇工為生。自16世紀起,哥薩克因替沙皇政府鎮守邊疆,被免除勞役和賦稅,並獲得一定的俸祿和相當數量的土地。他們擁有經自由選舉產生的統領、百人長、大尉所組成的自治機構。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哥薩克內部出現貧富分化。17~18世紀,大批哥哥薩克參加瞭反對沙皇封建專制制度的農民起義。哥薩克最初聚居在頓河沿岸和第聶伯河下遊。隨著俄國疆土的擴展,哥薩克相繼出現在烏拉爾、伏爾加河下遊、中亞細亞、高加索、西伯利亞等地。他們以勇猛善戰著稱,是沙俄兵力的重要來源,18世紀成為特殊軍人階層。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俄國擁有頓河軍、庫班軍、烏拉爾軍等12支哥薩克部隊,人數近30萬。沙皇政府用各種辦法收買哥薩克的上層分子,使之成為向外進行侵略戰爭、對內鎮壓人民革命的工具。1918~1921年蘇俄國內戰爭期間哥薩克富裕階層參加瞭白衛軍。蘇維埃政府對哥薩克地主、富農與上層軍官實行打擊、鎮壓,同時把廣大哥薩克貧農和普通士兵吸引到蘇維埃政權方面來,國內戰爭後,作為社會階層的哥薩克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