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羅斯福邱吉爾聯合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英兩國政府首腦會晤後宣佈對德作戰目的的綱領性文獻。1941年8月9~12日,美國總統F.D.羅斯福和英國首相W.L.S.邱吉爾在大西洋東北部的紐芬蘭阿根夏灣的美國軍艦“奧古斯塔”號上舉行會晤。

F.D.羅斯福(前左)、W.L.S.邱吉爾(前右)在大西洋會談期間 8月14日發表瞭聯合宣言,史稱《大西洋憲章》,凡8條,主要內容是:兩國不追求領土或其他方面的擴張;反對未經有關民族自由意志所同意的領土變更;尊重各民族自由選擇其政府形式的權利,恢復被剝奪權利的國傢;努力促使一切國傢取得世界貿易和原料的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國傢在經濟方面最全面的合作;在徹底摧毀納粹暴政後確立和平,以使各國人民都能在其疆土之內安居樂業,使全體人類自由生活,無所恐懼,不虞匱乏;一切人類可以橫渡公海大洋,不受阻礙;放棄使用武力,在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之前解除侵略國的武裝,以減輕愛好和平人民對於軍備的沉重負擔等。憲章對鼓舞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促進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起瞭積極的歷史作用,並成為以後聯合國憲章的基礎。憲章也反映瞭美英的現實考慮和長遠利益,暴露瞭它們之間的利害沖突。羅斯福力圖把“機會均等”和“航行自由”等原則列入憲章,圖謀打入並控制英國殖民地,遭到丘吉爾的強烈反對。蘇聯代表於1941年9月24日在倫敦召開的同盟國會議上宣讀瞭蘇聯政府同意大西洋憲章基本原則的聲明,同時表示有一定的保留,並強調指出在實際運用時必須與各國狀況、需要和歷史特點相適應。中國共產黨1941年8月19日發表的《中共中央關於最近國際事件的聲明》中指出,聯合宣言表示瞭英美打倒法西斯主義的決心,有利於蘇聯,有利於英美,有利於中國,有利於世界,全中國人民都歡迎宣言。同時又指出宣言未提日本之名,第4條暗示可與日本通商及供應原料,第7條暗示允許日本移民,仍在企圖拉攏現狀維持派,表示其願與日本妥協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