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譯勃固王朝,或稱罕礁瓦底王朝。緬甸分裂時期,孟族建立的封建割據王朝,統治緬甸南部地區。1287年由孟族封建主伐麗流創建,先建都馬都八,故又稱馬都八國。後遷都白古(今勃固),故名。伐麗流(1287~1296在位)在擺脫緬族的統治後,統一下緬甸的孟族,制訂瞭著名的《伐麗流法典》,政績卓著。第6代王頻耶宇於1356年在擊退景邁來犯之敵後,進而鞏固瞭丹那沙林一帶的屬地,並於1369年將國都從馬都八遷至罕礁瓦底(即白古)。頻耶宇之子羅娑陀利執政時為抵抗阿瓦王朝的進進攻,開始進行四十年戰爭。

  羅娑陀利利用緬甸北部興威國和阿瓦王朝之間的矛盾,於1414年使興威進攻阿瓦,牽制阿瓦對白古的進犯。他又乘阿拉幹王子求援之機,智取阿拉幹。後誘使阿瓦進軍下緬甸,得中國明恭王之弟帝陀之助,使阿瓦軍隊中埋伏,幾乎全軍覆沒。記載羅娑陀利業績的《羅娑陀利起義史》至今仍是研究孟族歷史的名著。其女信修浮由頻耶蘭作主,嫁阿瓦王辛驃信梯訶都後,四十年戰爭始告結束。1430年信修浮從阿瓦逃回白古後,被擁戴為孟族女王。在她執政的二十年中,經濟文化均有所發展,興建瞭仰光的瑞德宮大金塔。1539年白古王朝為東籲王朝所滅。

  白古王朝同外國早有海上貿易和宗教往來。1475年國王達摩悉提曾遣僧人22名,從海路去錫蘭求法,促進瞭緬甸佛教的發展和統一。1470年俄國商人A.尼吉丁曾到過白古。1495和1505年,意大利商人也先後來白古經商。中國的海船也同白古有貿易往來。

  白古同中國元、明兩代關系密切。元朝稱它為“登籠國”,曾遣管竹思加出使其國,國王遣其舅兀剌合萊隨同中國使者來華報聘。明朝稱“得冷國”(都是“得楞族”的對音,即孟族國傢),亦稱大古剌(即白古),1406年明朝遣使周讓至其國,立大古剌和底馬撤(白古屬地,今丹那沙林)為“宣慰使司”。從1406~1425年,大古剌和底馬撤不斷遣使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