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圭共和國位於南美洲中部,系內陸國傢。面積406752平方公裡。人口350萬(1984),95%為印歐混血種人,其餘為印第安人和白人。95%以上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通用瓜拉尼語。首都亞松森。

  1811年以前的巴拉圭 巴拉圭原始居民為印第安人。16世紀以前,圭庫魯人活動在西巴拉圭,以漁獵為生;瓜拉尼人生活在東巴拉圭,從事農業生產。1537年西班牙牙人在巴拉圭河與皮科馬約河匯合處建立第一個殖民點亞松森。從此,巴拉圭逐漸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6世紀末,劃歸秘魯總督管轄。17世紀初,耶穌會傳教士進入巴拉圭,隨後霸占瞭近20萬平方公裡土地,建立數十個“傳教區”,對印第安人實行“神權”統治。1721~1735年,土生白人地主組織武裝力量,打擊耶穌會勢力,反抗西班牙王室的專制統治(見亞松森起義)。1767年耶穌會被驅逐出境,巴拉圭完全被置於西班牙殖民統治之下。1776年巴拉圭並入拉普拉塔總督區。

  獨立後的巴拉圭 1811年5月14日,亞松森人民起義,推翻西班牙殖民政權。6月正式宣告巴拉圭獨立。1813年10月,國民議會通過憲法,宣佈實行共和,決定由F.耶格羅斯與J.G.R.de弗朗西亞共同執政。翌年,議會決定“一人執政”,推舉弗朗西亞為最高執政官,任期3年。1817年議會任命他為“終身執政”,授予“元首”稱號。弗朗西亞實行獨裁統治,鎮壓反對派;但也采取一些有利於國傢獨立和發展的措施。1840年弗朗西亞去世,由C.A.洛佩斯和M.R.阿隆索共同執政。1844年議會通過新憲法,選舉洛佩斯為總統。他鼓勵對外貿易,大量引進外資;修築公路、鐵路,發展水陸交通;延聘歐洲和美國醫生、工程技術人員,開辦工廠和學校。1862年9月10日洛佩斯去世,其子F.S.洛佩斯繼任總統。1864年,巴拉圭和巴西、阿根廷、烏拉圭三國發生戰爭。1870年戰敗,洛佩斯戰死,一半領土被巴西和阿根廷所瓜分(見巴拉圭戰爭)。1878~1904年,全國共和聯盟(即巴拉圭紅黨)執政。1904~1936年,自由黨掌權。這期間,黨爭不止,黨閥擅權,政治混亂,經濟發展緩慢。1932年,巴拉圭與玻利維亞為爭奪北查科地區的石油資源而爆發戰爭,戰爭持續3年,巴拉圭獲勝,占領爭議地區3/4土地(見查科戰爭)。1936年2月17日,R.弗朗哥發動政變,奪取政權。他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一些政治、經濟改革,征收大莊園主部分閑置土地,分配給無地農民。1939年4月,J.F.埃斯蒂加裡維亞在自由黨支持下當選總統,1940年9月因飛機失事遇難。H.莫裡尼戈繼任總統後,實行軍事獨裁統治。1948年2月,“紅黨”把他趕下臺,奪取政權,由J.N.岡薩雷斯任總統。此後政局混亂,總統更迭頻繁。1954年5月,A.斯特羅斯納發動政變,推翻當時的總統F.查韋斯,利用紅黨和軍隊維持其統治。他對外依靠美國,對內嚴厲鎮壓反對派,執政至今。70年代以後,巴拉圭經濟發展速度加快,1970~1981年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為8%以上,近幾年有所下降。巴拉圭與巴西關系密切,兩國曾合建伊泰普水電站等工程(見彩圖)。1986年以來,要求國內民主的呼聲日漸高漲,遊行、示威浪潮接連不斷。

橫跨巴拉圭與巴西兩國界河的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