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哈佈斯堡傢族統治的奧地利封建帝國。鑒於神聖羅馬帝國已名存實亡, 神 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二世(1792~1806在位)於1804年宣佈自己為奧地利皇帝,改稱弗蘭茨一世(1792~1835在位)。統治範圍包括奧地利、匈牙利、上西裡西亞、波希米亞等地。1867年奧匈帝國成立,奧地利帝國不復存在。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哈佈斯堡王朝同法國關係惡化,先後三次參加反法聯盟,均為拿破崙·波拿巴擊敗,失去本土西部、義大利北部、、西加裡西亞和南斯拉夫等領地,神聖羅馬帝國已徹底瓦解。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1806年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1809年任命K.W.N.L.von梅特涅為首相,奧地利的反法政策改為策略性與法合作。1810年弗蘭茨一世將女兒瑪麗亞·路易絲嫁給拿破侖一世,以鞏固奧地利的地位。1812年,拿破侖一世侵俄失敗(見俄國1812年衛國戰爭),奧地利又轉而與法作戰,萊比錫會戰以後,於1814年3月攻入巴黎。在同年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梅特涅施展外交手腕,使奧地利收復所失領地,後組成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聯邦,奧地利的大國地位得到恢復。1815年,奧地利發起成立神聖同盟,成為復辟勢力的代表,糾合歐洲各君主國,鎮壓各國革命,維護專制制度,充當歐洲憲兵。

  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志關稅同盟成立後,各小邦紛紛參加,梅特涅的權勢一蹶不振。歐洲1848年革命爆發後,3月13日維也納群眾在學生領導下爆發起義,梅特涅被迫辭職。在維也納革命影響下,匈牙利和捷克先後發生革命,斯拉夫人問題日益尖銳化,全國各地革命一觸即發,皇帝斐迪南一世被迫遜位,其侄弗蘭茨·約瑟夫一世即位。此後政治倒退,帝國的專制統治變本加厲。1849年起,奧地利與普魯士為爭奪德意志霸權展開尖銳鬥爭。奧地利在德意志聯邦中的盟主地位暫時得到穩定。1864年奧、普聯合對丹麥作戰,奧地利獲得荷爾斯泰因。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奧軍被擊敗,被迫放棄荷爾斯泰因,並同意解散德意志聯邦,此後,德意志走上以普魯士為首的自上而下的統一道路,奧地利被排除在外(見德意志帝國)。奧地利統治者被迫轉向巴爾幹等地發展,對國內日益尖銳的民族矛盾采取讓步政策。1867年2月,匈牙利獲得自治,同年6月正式成立奧匈帝國,奧地利帝國的統治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