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南部內陸山國。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南坡,東、西、北三面與中國接壤,南鄰印度,西南界錫金。面積46000平方公裡,人口138.8萬(1984)。全國分17個縣(宗)。首都廷佈,但行政機構多駐在廷佈以西的帕羅。

  自然條件 全國一半領土在海拔3000米以上,有“山頂王國”之稱。地勢自北而南遞降。大喜馬拉雅山脈橫亙北部,海拔7000米,山勢雄偉陡峻,多冰川雪峰,邊境上的卓木拉日峰峰海拔7314米。中部為內喜馬拉雅山地,大部海拔在1000~3500米,由大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延支脈組成,受佈拉馬普特拉河支流切割形成眾多東西排列、南北縱貫的陡峻山嶺和深邃河谷,其中黑山山脈是不丹主要河流桑科什河和馬納斯河的分水嶺。河流呈山溪性,多石灘急流,富水力資源。南部山勢低下,海拔高度不到1000米,稱亞喜馬拉雅山地,為毗鄰佈拉馬普特拉河平原的山麓丘陵地帶,山勢和緩,風化層深厚,谷地區多冰磧。全國平原狹小,杜阿爾斯平原介於印度和不丹之間,境內寬僅10~15公裡。

  氣候受地形制約,垂直地帶性明顯,自北而南分佈有冰漠帶、寒帶、溫帶和亞熱帶。大致海拔4500米以上為永久積雪區;3500~4500米為高山草地帶,向陽緩坡草類生長茂盛,是主要夏季牧場;2000~3500米為闊葉-針葉林帶,生長有松、橡、杜鵑、白楊、雲杉、冷杉、柏和杜松,樹木茂盛鬱蔥,約集中全國90%的森林資源。河谷區地勢低窪,向陽面氣候溫和濕潤,由於北有高山阻擋寒流南下,1月平均氣溫在4℃以上;夏季西南季風沿谷地深入,降水量可達1000~1500毫米。南部山麓丘陵平原區,屬濕潤的亞熱帶氣候,終年濕熱多雨,年降水量達2000毫米以上,在一些迎風坡地,雨量高達5000毫米。自然植物以娑羅雙樹、印度黃檀、兒茶、棕櫚和竹類為主,在杜阿爾斯平原大部分是稀樹草原,並有象、虎、野牛及各種鹿棲息其中。目前西部已不同程度得到開發,東部馬納斯河下遊一帶有犀牛、野象、野牛、印度野鹿等,已列為野生動物的禁獵區。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70%;礦藏有銅、煤、雲母、石膏、石灰石和白雲石等,尚待進一步勘查和開發。

  居民和簡史 人口增長迅速,1975~1982年自然增長率2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30人。城市人口隻占總人口的4%。居民大部分集中在內喜馬拉雅山地的旺河和桑科什河中部谷地,聚落小而密集,多沿谷地和山間小道呈南北向串狀分佈。帕羅、廷佈、普那卡是主要居住中心,人口均在萬人以上。此外,毗鄰印度的南部邊境地區,人口密度也較高,城鎮發展較快,龐措林是不丹通印度的大門,新興工商業城鎮。全國80%居民為不丹族,系藏族後裔。語言、文化、宗教、習俗仍保持原有民族特色,通行宗卡語,信奉喇嘛教,主要居住在黑山山脈以西的中部谷地區。餘為尼泊爾族,其中以拉伊族、古隆族和林佈族為主,操尼泊爾語,信奉印度教,分佈於南部和西南部一帶。英語為官方語言。公元7世紀屬吐蕃,吐蕃農牧民和僧侶隨軍遷入不丹西部定居,發展農牧業和傳播喇嘛教。9世紀吐蕃崩潰,不丹成為獨立部落。17世紀初始成政教合一的政治實體,1907年建立旺楚克世襲王朝。1772年英國開始侵入,遂占領包括噶倫堡在內的第斯泰河以東約2000平方公裡的地區,又強令不丹的對外關系接受英國“指導”。印度獨立後,於1949年8月與不丹簽訂“永久和平與友好條約”,規定不丹對外關系接受印度“指導”。

  經濟地理 經濟以農牧業為主,93.4%的人口從事農、林、牧業。耕地面積36萬公頃,占國土面積8%。農業耕作粗放,廣種薄收。由於地廣人稀,糧食尚能自給。在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水源良好的中部谷地,種植業居多,多以緩坡谷地構築梯田,田塊碎小分散,常用溝渠和渡槽引水灌溉,施肥不足,地力衰退,糧食產量僅為播種量的20~30倍。由於海拔和氣候等差異,海拔1200米以下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和蕎麥,1200~2700米是大麥和稻米的輪作地帶,小麥種植高度可至3000米。山地緩坡辟有果園,種蘋果、梨、桃、李、胡桃樹等。南部杜阿爾斯平原是主要稻米產區,其間也適量種植棉花。西南部園藝業較發達,是芒果、橙和香蕉的主要產區。畜牧業遍及全國各地,各農戶飼養豬和山羊;北部高山原草地區畜牧業最集中,放養著大批犛牛、牛、馬和綿羊。此外,在西部阿莫河和旺河谷地中,養牛業盛行。飼養的印度乳牛和雜交犛牛體形高大,產乳量也高於印度乳牛,所產黃油可滿足食用,並供各喇嘛寺院作祭典用。

  工業薄弱,主要有木材加工、生漆、蠟、樹脂等林產品和地毯等手工織物,以及簡易農具和日用金屬制品等,釀酒、水果罐頭和幹酪業也開始發展。1961年實行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以來,現代化進程已逐漸改變以往與世隔絕的面貌,興建公路2000多公裡,溝通瞭龐措林、帕羅、廷佈、普那卡、通薩以及塔希岡等主要城鎮,並與印度相聯系;修建帕羅機場,開辟瞭通加爾各答的航線;還興辦銀行、郵政、電信等。主要貿易對象是印度,出口以木材、水果、蔬菜和小豆蔻為主。進口以紡織品和日用品居多,貿易量小,多物物交換。喇嘛寺院(宗)和野生動物禁獵區吸引外國遊客,旅遊業和郵票出售已成為國傢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見彩圖)

不丹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