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西部島國。位於東經46°~56°,南緯4°~11°之間,西距非洲大陸1500多公裡。處於非、亞兩洲海上交通要衝。由37個花崗巖島和78個珊瑚島組成。總面積444平方公裡。人口6.5萬(1984)。首都維多利亞[ID=wei_saisheer]。

  花崗巖島馬埃島最大,面積148平方公裡,最高峰塞舌耳山海拔914米。次為普拉蘭島和錫盧埃特島。其他島嶼面積小,有些僅是礁石。花崗巖島地勢險、多山。珊瑚島分佈較廣,地勢低平,,有的僅高出海面1米左右。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受印度洋季風影響,5~10月盛行東南季風,涼爽少雨;12月至翌年3月盛行西北季風,高溫多雨;11月和4月是過渡期。年平均氣溫27℃,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22℃。年降水量2000~4000毫米,相對濕度年平均75~85%,降水量隨地勢升高而增加,花崗巖島多於珊瑚島。河流短而少,地表逕流急流入海,蓄水困難,即使短暫幹旱也會引起缺水。1969年馬埃島中央高地邏雄水庫建成後,保障瞭當地居民用水。熱帶森林茂密,珍奇動植物繁多。植物以椰子樹著稱,200多萬棵椰子樹覆蓋著大小島嶼。其中尤以海椰子樹最珍貴,被譽為“國寶”。許多島上生活著數以百萬計的海鳥,共有1000多種,其中如黑鸚鵡、知更鳥、刷子鳥、快艇鳥等100多種是當地特有的。此外部分島上還多海龜、大旱蟹等。為保護島上原始生態,已建立瞭一系列自然保護區,如普拉蘭島的海椰子保護區,鳥島(見彩圖)、庫辛島的海鳥保護區和阿爾達佈拉島的海龜保護區等。

塞舌爾的鳥島

  1505年葡萄牙人曾到達塞舌爾。1756年被法國侵占後,運入黑人種植香料作物。1794年被英國侵占,1814年並入英屬毛裡求斯,1903年劃為英直轄殖民地。1976年6月29日宣告獨立,成立塞舌爾共和國。

  居民90%住在馬埃島上,主要是班圖黑人和歐非混血的克裡奧爾人,餘為法國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華裔等。居民90%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多數居民講克裡奧爾語和法語,官方語言為英語。居民多從事農、漁業。1982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1700美元,居非洲國傢前列。種植椰子、肉桂、香草、茶葉、薄荷和玉米、薯類等。周圍海域富水產資源,魚類品種繁多,以金槍魚為大宗。1981年漁獲量6000噸,年人均消費85千克,為世界人均食魚量最多的國傢之一。鳥糞開發較盛。工業以小型農產品加工為主,有椰幹、肉桂皮、肉桂油、香料、魚幹、魚殼等。出口椰幹、肉桂皮、肉桂油、海鳥糞、龜甲等,進口主要是石油制品、啤酒、大米、面粉、車輛、糖、紡織品等。旅遊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1981年旅遊收入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0%。

  首都維多利亞位於馬埃島東北岸,人口約57000人(1982),是全國最大城市,唯一的海港和經濟、交通中心。港口被一列小島和礁巖所環繞,港內有2.5平方公裡深水區,可同時停泊4艘大型船艦,是國際海運重要停泊港和中繼站,有航線通英國、新加坡、肯尼亞、毛裡求斯、印度等地。維多利亞以南9.6公裡處有現代化國際機場,是印度洋上的重要航空樞紐。海底電纜聯系桑給巴爾、亞丁、科倫坡等地。衛星長途電話和電傳與100多個國傢和地區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