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北部國傢。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南瀕北海,西、北濱挪威海和巴倫支海,海岸線長2萬公裡,沿岸散佈著約15萬個島嶼巖礁。陸上分別同瑞典、芬蘭和蘇聯接壤。領土狹長,南北延伸1770公裡,東西間最寬處434公裡,最窄處僅6.3公裡。面積386974平方公裡(包括斯瓦爾巴群島等屬島)。國土約1/3處於北極圈內。人口414.1萬(1984)。共分19個郡,首都奧斯陸。

  自然條件 地質構造上南部屬前寒武紀地盾,中部和北部屬加裡東褶皺帶,在阿爾卑斯造山運動中又普遍受到斷裂抬升。境內多山,山地約占國土面積的2/3,海拔150米以下的地面隻占1/5。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東部,為地形的主脊。加爾赫峰海拔2468米,為全國最高峰。南部有狹窄的濱海平原,寬度僅幾至幾十公裡。挪威地形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海岸曲折破碎,峽灣普遍而典型,以全國最長最深的松恩峽灣最著名,伸入內陸180公裡,寬5公裡,入口處水深1350米。二是冰川地形極為普遍,全國有700多條現代冰川,面積共5180平方公裡。著名的約斯特谷冰原,面積815平方公裡,是歐洲大陸最大的冰原。

  挪威雖地處高緯,但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大部分地區仍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溫和,1月平均氣溫1℃左右,明顯高於世界同緯度其他地區;夏季涼爽,7月平均氣溫11~17℃。北部和內地山區氣候寒冷,最北端的芬馬克郡1月平均氣溫-15℃,極端最低氣溫達-45~-50℃。沿海地區降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達2000~4000毫米;內陸山區為500~1000毫米。河流短小湍急,水量充沛,水力資源豐富,最長的格洛馬河長度僅611公裡。全國平均徑流深度為1130厘米,居世界首位。全國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2960萬千瓦,已開發2/3。

  居民 人口增長緩慢。1982年人口出生率12‰,死亡率10‰,自然增長率隻有2‰。年平均凈移入4000人(70年代後半期),占總人口1‰。全國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僅10.7人,人口分佈南密北疏。奧斯陸市及其周圍三郡面積占國土3.6%,人口卻占30.4%;北方四郡面積占41.8%,而人口僅占14.6%。全國城鎮人口比重為44%,有3個10~50萬人的中型城市。勞動力中從事農業的占8%。民族成分較單一,挪威人占總人口98%,少數民族有芬蘭人、拉普人等。94%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挪威語為國語。

  發展簡史 公元9世紀末形成統一國傢。13世紀中葉,國勢鼎盛,領土遠較目前為大。14世紀中葉鼠疫流行,人口減半,並逐漸衰落。1397年成為以丹麥為盟主的卡爾馬聯邦的成員。1523年瑞典分離後,挪威繼續與丹麥聯合,直至1814年改屬瑞典。1905年成為獨立的挪威王國。獨立前的幾個世紀中,海外屬島大部喪失,本土部分領土分別割讓給他國。

  經濟地理 獨立以來,水力發電、林業、漁業、航運和造船工業迅速發展。至70年代末,已由經濟落後國傢發展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工業化國傢。1982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3693美元,躍居歐洲前列。北海石油、天然氣開發後,進一步促進瞭經濟發展。在1982年國內生產總值中,農業占3.7%,工業占33.5%,服務性部門占56.8%。

  農業現有耕地81萬公頃,占國土面積2.5%,半數以上集中在溫暖半濕潤的東南部,尤其是奧斯陸峽灣地區。此外,西部沿海的特隆赫姆、博肯兩峽灣地區耕地也較多。畜牧業在農業中占絕對優勢,僅牛肉和乳制品即占農業產值半數以上。糧食作物以大麥、燕麥和馬鈴薯為主,60%的口糧依賴進口。森林資源豐富,覆蓋率達26%,其中80%為針葉林。木材自然生長量年逾1300萬立方米,目前年采伐量尚不足800萬立方米,生產潛力大。漁業為傳統經濟部門,海洋捕撈量居世界前列,年獲量254萬噸(1982),其中毛鱗魚占半數,主要產於北緯64°以南海域;鱈魚占10%,產於北緯64°以北海域。漁業總產值中鱈魚占1/3,毛鱗魚僅為1/6。次要魚類有軍曹魚、鮐魚、鯡魚等。1977年宣佈200海裡經濟區。

  工業是主要的經濟部門。大部分工業以本國原料為基礎,主要有木材加工、造紙、電力、冶金、造船和化工等工業。70年代初以來新興起石油、天然氣工業。1979年全國工業總產值中機械和石油工業分別占1/4以上,木材和造紙工業占9%,冶金工業占7%,輕紡工業比較薄弱。挪威的水力發電著稱於世,1982年水力發電量915億度(占總發電量99.8%),僅次於美國、加拿大和蘇聯,居世界第四位。電力人均消費水平居世界首位。在電力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起能耗大的冶金(鋁、鎂、鎳、鐵合金等)和化學工業(合成氨、硝酸鈣、碳化矽、氯化鈉、重水等),兩者消費瞭全國近半數的電力,產品3/4以上外銷,實際上是輸出電能。挪威是世界上鎂合金的第二大生產國和最大出口國,鋁出口量也居世界第二位。自1971年起開發北海油氣資源,1982年石油產量2440萬噸,天然氣產量244億立方米,變石油進口國為歐洲的主要油、氣輸出國。工業90%以上集中南半部,以奧斯陸為最大中心的東南地區產值占總產值的半數,其他重要工業城市有卑爾根、特隆赫姆、斯塔萬格等。

  向稱“面向海洋的國傢”,居民擅長航海,航運業一直是重要的經濟部門,船隊規模居世界前列,現已有所減縮。1981年有商船1682艘,2170萬噸(油船占280艘,1335萬噸),其中9/10為外國服務。航運收入為重要外匯來源。同年各港國際海運裝貨量3733萬噸(其中納爾維克港轉運瑞典鐵礦砂2230萬噸),卸貨量2255萬噸。主要港口有納爾維克、奧斯陸和卑爾根。陸上交通比較發達,有鐵路4214公裡,半數已電氣化。全國公路通車裡程8萬多公裡,內高速公路200公裡。經濟高度依賴國際市場,外貿額約占國民生產總值40%。出口商品曾以船舶、水產、金屬、木材、紙張為主,隨著北海油田的開發,出口結構已有顯著變化。1979年石油、天然氣占出口總額36%,船舶占17%,金屬占10%,水產僅占5%。約有70%進口額是工業制成品。

挪威鉆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