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首都,非洲最大的城市。位於尼羅河三角洲頂點以南14公裡處的尼羅河畔,大部在河東地區;東距蘇伊士運河120餘公裡。市區面積214平方公裡,人口588.1萬(1983)。大開羅包括赫勒萬、邁阿迪、納賽爾、阿斯拉姆、齋月城、十月六日城等衛星城鎮,面積1200平方公裡,人口1200.1萬(1983),約占全國總人口1/5。

  地處尼祿河谷地與三角洲的交接部位,平均海拔24米,東部的穆蓋塔姆山高出河面165米,是城市的最高點。城城區北寬南窄,呈扇狀展開,尼羅河縱貫,在城北分流,環抱三角洲;東、南、西三面為沙漠包圍。夏季幹熱,最熱月(8月)平均氣溫27.5℃,晝夜溫差很大;冬季短暫而溫和,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2.1℃。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偶受沙漠風暴侵襲。

  千年古都。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始建,名福斯塔特城。阿拔斯王朝時期,又在它的北面先後建立愛資哈爾城(750)和卡塔伊城(870)。969年法蒂米王朝大將加哈爾從突尼斯入侵後在卡塔伊城北面興建帶長方形城墻的新城,973年王朝定都於此,取名開羅(阿拉伯語稱卡希拉,即“勝利”之意)。1179年薩拉丁王時期,城墻擴展,把開羅與卡塔伊、愛資哈爾、福斯塔特圍在一起,在穆蓋塔姆山上修築城堡。1260年起為馬穆魯克王朝都城,香料貿易的匯集點。到14世紀中葉,城市發展達到空前鼎盛時期,人口逾50萬,成為當時西亞、非洲的最大城市,現存絕大部分著名古建築,均成於此時。之後,因瘟疫和外族入侵而逐漸衰落。1517年為奧斯曼帝國一個行省的省會。1805年起是穆罕默德·阿裡王朝的都城。開羅近代的發展始於19世紀30年代。伊斯梅爾時期在中世紀舊城以西建設新城,1863年從亞歷山大遷都於此。20世紀以來的80多年間,人口增長13.5倍,城區不斷向北部三角洲、南部河谷方向延伸,向西擴展到尼羅河西岸。近代工業從20年代興起,50年代後迅速發展,商業、金融、交通運輸和文化教育隨之榮興,大批現代化建築湧現。開羅成為一座新舊並存、東西方色彩兼備的城市。(見彩圖)

埃及首都開羅鳥瞰

  全國最大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制造業產值占全國近半數。紡織工業是最重要的部門,以長絨棉為原料的棉紡織業尤為發達,還包括毛、絲、麻紡織業。其次是食品、制糖、卷煙、水泥和傢用電器等。還有傳統的鞣革、制鞋以及金、銀手飾等手工藝品。城南25公裡處的衛星城赫勒萬,為新興的重工業區,以鋼鐵工業為主,發展瞭焦化、機械、汽車、機車、石油化工等部門。開羅集中瞭全國1/3的貿易公司和近1/4的銀行,商業和各種服務行業興盛。旅遊業是城市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或間接的從業人員約40多萬。

  重要交通樞紐。全國主要鐵路和公路在此交會,通連亞歷山大、塞得港、伊斯梅利亞、蘇伊士、阿斯旺等各大城市。城區西側的尼羅河則是貫穿上埃及和下埃及的水運要道。城北有通往蘇伊士運河的伊斯梅利亞運河。蘇伊士灣─地中海輸油管經過城南。東郊的赫利奧波利斯擁有現代化國際機場,辟30餘條國內外航線。市內建有13座高架鐵路、公路立交橋和3座大型行人橋,其中“十月六日”高架橋長達10多公裡;薩爾橋長4公裡,是中東第一座單樁高架立交橋;多座大橋橫跨尼羅河,連接兩岸交通。1985年3月開始興建非洲第一條地鐵工程。

  西亞北非地區的文化中心。擁有上千所各類普通學校和技術學校。位於尼羅河西岸的開羅大學,創立於1908年,為規模宏大、設備齊全的綜合性大學;始建於公元972年的愛資哈爾大學,是阿拉伯世界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以研究伊斯蘭法規和阿拉伯文學、哲學、歷史著稱,並設有理科;此外,還有愛因沙姆斯大學、美國大學、赫勒萬大學等。博物館眾多,著名的埃及博物館是收藏埃及5000年文明歷史文物的寶庫,包括世界獨有的木乃伊陳列室、造於公元前2650年的古木船等。富戲劇、音樂傳統,有很多劇場、歌劇院。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業發達,電影業尤負盛名,埃及乃至西亞、北非地區上映的阿拉伯電影,大部分產自開羅。舊城區在東部和東南部。街巷窄而彎曲。保留古樸的阿拉伯風尚,多清真寺、王宮城堡等中世紀建築和傳統的阿拉伯集市,如拜巴爾一世清真寺、愛資哈爾清真寺、穆罕默德·阿裡清真寺、建於穆蓋塔姆山麓的撒拉丁城堡、古老的汗阿爾卡裡裡市場等。新城區的核心部分在舊城與尼羅河之間,包括伊斯梅利亞、卡斯安尼爾和花園城3個商業、住宅區,街道寬闊,高樓林立,一派現代化風貌。沿尼羅河岸伸展的科尼奇大街為主要交通幹線,兩側排列著電視大樓、市政辦公大樓、旅館、教堂等高大建築物。新城區向尼羅河中的島嶼和河西地帶擴展。宰馬利克島上多花園別墅、運動場、公園和娛樂場所,也是主要使館區,高達187米的開羅塔為現代城市的象征。勞代島和尼羅河西岸,有希爾頓飯店、農業博物館等重要建築,以及動物園、植物園和大片住宅區。在新、舊城之間的過渡地帶,以19世紀的歐式石築建築為主,著名的有國傢圖書館、伊斯蘭藝術博物館、阿佈丁宮博物館、薩爾基尼宮等。城北地區隨著納賽爾城等衛星城鎮的興建,已成為開羅人口稠密的主要住宅區。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在城西南吉薩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