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西部國傢。位於波斯灣西南岸、阿拉伯半島東北的卡塔爾半島和附近若幹小島上。半島東、西、北三面環海。陸鄰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面積1.1萬平方公裡,人口29.1萬(1984)。首都多哈。

  全境地勢平坦,多為沙漠和半沙漠,上覆砂礫,最高點海拔不超過100米。南部及其沿海地區多沼澤,西部沿海有杜漢山高地;北部沙漠中有些綠洲,為良好牧場。屬熱帶沙漠氣候,夏季悶熱,7月平均氣溫35℃,絕對最高氣溫達49℃,沿海地區也在332℃以上;冬季溫和,1月平均氣溫20℃,絕對最低氣溫4.7℃,沿海地區16~20。年降水量125毫米,多降於冬季,以陣雨、暴雨為主,主要集中在北方。相對濕度較高,有時達80%,內地比沿海低。沙漠中多為耐旱耐鹽堿的荒漠性草類和灌木。沿海有椰棗林。因幹旱缺乏地表徑流,成為無流區。幹溝縱橫交錯,缺少常年有水的河湖,僅西北部地區有一些地下水流──自流井,為主要淡水來源。海岸線曲折,多海峽港灣,惟水深不夠,沿岸多暗礁,良港不多。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石油探明儲量約5億多噸,天然氣儲量16800億立方米。沿海水域產珍珠貝。

  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裡26人。大部分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多數屬遜尼派。講阿拉伯語。英語為官方語言。還有巴基斯坦、伊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度等國傢和地區僑民約6%。

  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公元7世紀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中世紀後葡萄牙人和波斯人曾先後入侵。18世紀初,哈利法·阿勒薩瓦傢族從阿拉伯半島遷來,1846年建立卡塔爾酋長國。1871年被奧斯曼帝國侵占。1882年英國殖民者入侵,後成為英國的“保護地”。1971年卡塔爾國宣佈獨立。

  長期以來,經濟主要依靠采珠業、漁業和養駝業。自1937年發現杜漢油田,1949年開始產油以來,特別是獨立後,經濟發展很快。1981年人均國民收入約16080美元,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國傢之一。石油是國民經濟主要來源。石油收入占國民收入95%以上。獨立前,石油由英、法、美、荷合資經營的兩傢石油公司所控制,1972年建立國傢石油公司,1977年全部接收瞭外國石油公司股份。

  杜漢為主要油田,烏姆賽義德建有煉油廠,並為石油主要出口港。天然氣主要分佈在北部庫夫等地,利用率高達67%(1980)。石油年產1600萬噸(1982),95%供出口。原油加工能力64萬噸(1980)。發展瞭石油化工、天然氣液化、鋼鐵、化肥、水泥、電力、造紙、塑料和大型海水淡化等工業。建築業也較發達。

  全國耕地面積7000公頃。農業生產集中在北部。政府對農業積極投資,農業發展較快。主要農產品有蔬菜、玉米和少量小麥、大麥、粟類,另有椰棗、油橄欖、檸檬,石榴、番石榴等。糧食主要依靠進口。畜牧業以養駱駝為主。沿海居民多從事漁業和珍珠采集業。漁產品自給並有出口。

  全國無鐵路。交通運輸依靠公路。首都多哈有現代化國際機場和港口。出口以石油為主,還有少量農、牧、漁產品。主要進口糧食、機械、汽車和輕工業品。由於采取低關稅自由貿易政策,貿易量大增。西歐、東南亞諸國和日本是貿易往來較多的國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