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工業城市。位於九州北端的福岡縣。東瀕瀨戶內海周防灘,東北隔關門海峽與下關市相望,西北臨日本海玄界灘,西接遠賀川,南依貫山和福知山。面積477.4平方公裡。人口104.7萬(1986)。境內山丘較多,沿海平原狹小。氣候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7.2℃。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夏季多雨。1887年開發築豐煤礦,1889年修築門司和若松港口,1898年興建瞭九州鐵路和築豐鐵路,1901年八幡鋼鐵廠投入生產。曾有“鋼鐵工業支柱、軍事工業基礎”之稱,起著日日本現代工業基地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已開始形成以鋼鐵、煤炭、化學、礦山機械等為主的北九州工業區的輪廓,並逐步成為日本四大工業地帶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太平洋沿岸工業地帶的迅速發展,北九州在全國的工業地位有所下降。工業結構以鋼鐵工業為中心的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為主,鋼鐵與化學兩工業部門的產值占北九州工業產值的52%(1981)。機械工業較薄弱,輕工業比重很低。工業主要分佈在洞海灣沿岸的戶畑區、八幡東區和八幡西區的北部、若松區東部以及小倉北區。60年代以來,在臨海地區填海造陸,擴建工業用地,開發瞭新臨海工業區,較大的工廠多分佈於此。北九州地當日本西南部水陸交通要沖。鐵路有鹿兒島、日豐、築豐等幹線以及高速鐵路線。海運有通往四國、阪神、名古屋、東京的航線。有關門鐵路隧道、新關門鐵路隧道、關門公路隧道等海底隧道和海上關門橋同本州下關市相通。北九州港是對內同關西、關東、四國的海上交通樞紐;又是日本西部對外同中國、朝鮮的貿易門戶。港口海岸線長約130公裡,水域面積146.4平方公裡,萬噸級巨輪可自由靠岸。近年來,港口不斷擴建,建有許多專用碼頭,如小倉地區的鋼鐵專用碼頭、洞海地區的木材專用碼頭和門司地區的水果專用碼頭等。1980年又建成西日本第一個集裝箱基地(太刀浦碼頭),提高瞭其國際貿易港的地位。1982年入港船舶約8.7萬艘,註冊噸位8300多萬總噸,以內航船為主。1963年將門司、小倉、戶畑、八幡、若松5市合並(後改為5區);1974年又將小倉區分為南北2區,八幡區分為東西2區,現共7區。城市北部為工業區;小倉北區與八幡西區為商業區,尤其集中在魚町和黑崎一帶;門司區東南部、小倉南區、八幡東區和八幡西區的南部以及若松區西部為市郊農業區和主要住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