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省會,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工業城市。中國西南門戶、歷史文化名城、對外開放城市。轄4區及安寧、富民、呈貢、晉寧、宜良、嵩明6縣和路南彝族、祿勸彝族苗族2自治縣。面積1.5561萬平方公裡,人口354.93萬;其中市區2081平方公裡,人口152.46萬。居民除漢族外,尚有回、彝、苗、白、哈尼、納西等少數民族,共占總人口的12%。

  戰國時期楚人於滇池地區建立滇王國。西漢屬益州郡穀昌縣,晉為晉寧郡滇池縣。隋、唐時置昆州州。唐永泰元年(765)築拓東城,為南詔東都。後改為鄯闡城。宋大理國於此廣建宮室。公元1271年,元設昆明二千戶所,隸屬於鄯闡萬戶府,“昆明”一名始於此,1276年置雲南行中書省,設昆明縣,隸屬中慶路,為雲南行中書省治所。明時改中慶路為雲南府,昆明縣屬之,仍為雲南省省會。清因之。1931年劃昆明縣置昆明市。抗日戰爭時期為中國大後方重鎮。

  市境位於滇東高原,除北部因普渡河不斷深切,地面較破碎外,大部分地區以起伏和緩的中山、丘陵和相對陷落的盆地(俗稱壩子)為主。面積在1平方公裡以上的壩子多達70個,占全市總面積的15%。壩子海拔約為1600~2100米,多是新生代形成的斷層陷落盆地,以滇池盆地最大,內有西南第1大湖──滇池,池周為由20多條河流和滇池淤成的沖積、湖積平原,土層深厚而肥沃,昆明城區即位於盆地內。盆地周圍山地海拔2000米以上。祿勸縣轎子山4247米,為市境最高點。高原面石灰巖廣佈,喀斯特地貌發育,以路南石林為最典型。昆明是世界著名“春城”,屬亞熱帶高原型季風氣候,有四季如春,一雨成冬,幹濕季分明的特點。氣溫年較差10~12℃,比同緯度的桂林低8~10℃。如按氣溫劃分四季,則昆明春秋相連長達9個多月,冬季不足3個月。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雨季5~10月,降水占年總量的89%。11月~翌年5月為幹季,降水稀少,晴天多。日照充足。河流分屬於長江、珠江和紅河3大水系,大部分屬長江流域的滇池水系。

昆明市區

滇池(大觀樓)

  早在明、清時期,隨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貿易的發展,昆明就已出現染織、煙草、制茶、絲線和食品等工業作坊。但直至1949年以前,全市僅有50多傢工廠作坊,現代工業依然甚少。50年代以後,昆明初步建設成為擁有機械、冶金、輕紡、化工、建材、食品、香料、皮革、電力、儀表、橡膠、塑料、造紙等多種工業部門結構的綜合性工業城市。其中,以機械、冶金、化工等為主的重工業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3%,以輕紡、食品為主的輕工業約占47%。卷煙工業在全國有一定地位。昆明及其附近地區礦藏主要有磷、鹽、鐵、煤、石英砂、鋁土、石灰巖等。磷礦品位高,開采條件好,已探明儲量為13億噸,形成年產300萬噸的生產能力。新建的三聚磷酸鈉廠是中國生產合成洗滌劑和多種化工原料的最大工廠。中國首座最大規模的鈦礦基地於1990年初建成投產。

  昆明市按功能分區,城區為黨政機構、商業、科教文化、金融財政的集中地;西郊為以汽車等交通機械為主的黑林鋪、綜合性工業的馬街和以銅冶煉為主的普吉等組成的工業片區;東郊為以中小機械工業為主的小壩、以農業機械制造為主的曇華、以鐵路樞紐為主的羊方凹和倉庫貨場為主的涼亭所組成的工業片區;北郊為以機械制造為主的茨壩和卷煙、食品為主的上莊組成的工業片區。遠郊為以鋼鐵冶煉為主的安寧工業衛星城;以機械、儀表為主的海口工業區;以磷礦、磷化工業為主的昆陽—白塔村—小海口工礦區;郊區為農業發達的商品蔬菜、奶牛和水果生產基地。

  雲南省交通樞紐。民航有通往仰光、萬象的國際航線及通向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西安、香港等地和省內的保山、思茅、昭通等航線。昆明巫傢壩機場是中國重要的航空港和五大國際口岸機場之一。昆明是貴昆、成昆及昆河(河口)窄軌鐵路的起訖點。公路主要有昆畹、昆洛、昆河、貴昆等幹線通往鄰國和鄰省,還修築瞭通向路南石林風景區的二級公路和至安寧的一級公路。滇池有市內航運線。

  昆明有雲南大學、昆明工學院、昆明醫學院、雲南師范大學等高等院校17所;有天文臺、紫外線輻射和高山物理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等科研機構76個。1990年落成的雲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是中國科協系統最大的青少年科技中心。

  昆明是一座歷史悠久、山明水秀、四季如春的多民族邊疆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市境有許多名勝古跡和風景區,其中屬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處。主要有大觀樓、圓通寺、銅瓦寺、大德寺、筇竹寺、古幢、講武堂、石塞山古遺址、古代航海傢鄭和故裡、著名音樂傢聶耳墓等。著名風景遊覽區有西山、滇池、安寧溫泉、黑龍潭、昆明植物園、茶花園和路南石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