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東北部邊緣海。位於歐洲大陸與大不列顛島之間。大致呈長方形。南北長965.4公裡,東西寬643.6公裡,面積57萬平方公裡。西以大不列顛島和奧克尼群島為界,北為設德蘭群島,東鄰挪威和丹麥,南接聯邦德國、荷蘭、比利時和法國。西南經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通大西洋,北部以開闊水域與大西洋連成一片;東經斯卡格拉克、卡特加特和厄勒海峽等與波羅的海相連。

  地質史上第三紀時期(距今約6000萬年),北海地區緩慢下沉。上新世末(距今今約250萬年),今天多格淺灘以南的北海海盆原為歐洲大陸的一部分。當時古萊茵河(古泰晤士河等為其支流)在今天倫敦以北400公裡處註入北海。第四紀更新世(距今約200萬年),經歷數次冰蓋進退,從泰晤士河口到荷蘭海岸一線以北的海盆完全被冰覆蓋。約在公元前6000年,冰蓋消融、海域擴張,淹沒瞭大不列顛島與法國之間的陸橋。目前北海輪廓約在3000年以前形成。

  海域大部分在大陸架上,為一淺海,平均深度為94米,大致南淺北深。蘇格蘭北部沿岸海域、面積達650平方公裡的多格淺灘,由冰川的泥沙沉積構成,水深不到18米。挪威海槽從挪威的卑爾根附近一直延伸到奧斯陸。與岸線平行,寬25~32公裡,北部深182米,南部斯卡格拉克海峽深達730米以上。在北海西部也有一些深水海域,如蘇格蘭愛丁堡沿岸海域有稱“魔鬼洞穴”的海穴,深逾457米,這與冰期後河流深切下蝕有關。

  海岸線大致以英格蘭東海岸的弗蘭伯勒角為界分成南北兩段:北段險峻岸陡,南段低平和緩。北段的挪威和蘇格蘭沿岸多懸崖,其中,挪威斯塔萬格以北的山地海岸被冰川作用形成的峽灣和陸岬分割,巉巖交錯,峭壁聳立,岸邊島嶼眾多,為著名的峽灣海岸;蘇格蘭的東海岸由高地構成,雖成陡崖,並不破碎。在弗蘭伯勒角以南,崖岸的高度降低,海岸由易侵蝕的泥礫構成,在海浪的沖擊下,海岸線不斷後退。東英格蘭、比利時、荷蘭、聯邦德國和丹麥的大部分海岸是低地和沼澤,沿岸多砂丘。因陸地繼續下沉,圍墾的灘塗需修築堤壩以防海浸。(見彩圖)

北海

  在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水溫較高、含鹽度超過35‰的北大西洋海水通過英吉利海峽和設得蘭群島同挪威之間的海域進入北海;水溫和含鹽度較低的波羅的海海水通過斯卡格拉克海峽進入北海,形成反時針向環流;泰晤士河、萊菌河和易北河等河流註入大量淡水,與來自波羅的海的海水匯合,使北海的鹽度降低,一般在31~35‰之間。2月海面平均水溫2~7℃,常年不凍。海潮高度在英國海岸3~7米,聯邦德國海岸2~3.5米。

  北海是世界最繁忙的海域之一,是沿岸各國以及歐洲與其他各洲之間大宗貨運的主要航道。在歷史上,北海對沿岸各國之間以及與中東等地區之間的貨物交流和人民交往,起瞭重要的作用,對西北歐文化的發展影響很大。但因風暴頻繁,霧濃浪大,水淺灘多,航行常易遇險。重要港口有倫敦、漢堡、鹿特丹、阿姆斯特丹、安特衛普和哥本哈根等。

  北海為世界著名的漁場之一。年平均捕獲量300萬噸左右,約占世界捕獲量的5%,鯡魚和鮐魚幾占總捕撈量的一半,其他有鱈魚、鳘魚和比目魚等。還盛產龍蝦、牡蠣和貝類。

  北海海底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1959年以來,受荷蘭陸上發現巨大的格羅寧根天然氣田的影響,掀起瞭北海油氣資源的勘探熱潮。1965年9 月英國首先發現有經濟價值的近海氣田,1967年正式投產。此後,挪威、丹麥、聯邦德國等相繼開發油、氣田。在北海油田的開發中,挪威和英國獲益顯著。挪威從1971年開采北海石油起,到1975年已自給有餘,成為西歐第一個石油輸出國,1984年原油產量為3440萬噸。英國從1975年開始開采北海石油,1984年原油產量達13000萬噸,成為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