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南部國傢。位於巴爾幹半島東部。東瀕黑海,陸鄰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希臘和土耳其。國土東西長約520公裡,南北寬約330公裡,略呈矩形。面積110912平方公裡。全國劃分為27個州和1個直轄市。人口897.2萬(1984)。首都索非亞。

  自然條件 地形 在地質構造上是新褶皺山脈與古地塊結合的地區:橫貫中部的老山(巴爾幹)山脈屬阿爾卑斯斯褶皺帶,北部屬下多瑙河地臺,南部的裡拉-羅多彼地塊屬前寒武紀地臺。地表切割強烈,地形復雜多樣,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70%,平原占30%。山地與平原東西延伸,地勢大致自西向東降低,平均海拔470米。自北向南分為4個地形區:①多瑙河丘陵平原。面積占國土1/4以上,包括老山山脈以北和多瑙河以南地區。受河流切割多南北向丘陵和谷地。地勢由南向北傾斜,一般海拔100~500米,土壤以肥沃的黑土分佈最廣。區內有少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②老山山脈。長約600公裡,海拔500~2000米,最高峰博泰夫峰海拔2376米。北坡較緩,南坡較陡。植被垂直分帶明顯:森林下帶以櫟屬橡樹林為主,上帶山毛櫸屬占優勢,山頂草甸適宜放牧,海拔600米以下以人工果園、葡萄園為主。林下灰色森林土發育。③中央低地。介於老山山脈與裡拉-羅多彼山地之間,由馬裡查河盆地、登薩河盆地和索非亞盆地等組成。土壤肥沃。馬裡查河盆地的褐煤和索非亞盆地的克雷米科夫齊鐵礦儲量豐富。④裡拉-羅多彼山地。位於西南部,包括羅多彼山脈和裡拉山脈等,為古老結晶巖及花崗巖構成的抬升地塊。山勢雄偉,海拔約2000米,穆薩拉峰海拔2925米,山頂終年積雪,是巴爾幹半島最高峰。區內富藏鉛、鋅、銅等有色金屬礦,針葉林(雲彬、冷彬、歐洲赤松)分佈甚廣。全國森林面積約占國土面積34.8%,其中3/4是闊葉林,餘為針葉林。

  氣候 全國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0.5℃。溫差大,絕對最高氣溫達45.2℃,絕對最低氣溫至-38.3℃。夏季炎熱,7月平均氣溫20~25℃。老山山脈以北1月平均氣溫-1~-2℃;南部低地受地中海影響,冬季溫暖,1月平均氣溫2~3℃。全年無霜期達210~240天,有利於作物生長。年降水量698毫米,自西向東遞減。山區達850~1200毫米,老山山脈北坡雨量最豐沛;多瑙河平原和馬裡查河谷的普羅夫迪夫450~550毫米。除南部邊緣地區為冬雨區外,大部分地區為夏雨區。

  河流 境內水網稠密,大部分河流流程短,水流急,水位變化大。多瑙河下遊流經北部邊境,計470餘公裡,是全國最大河流,富灌溉和航運之利;北部河流多註入多瑙河,其中伊斯克爾河長365公裡,縱貫西北境,其上遊河谷切穿老山山脈,是南北交通要道。南部最大的河流馬裡查河及其支流登薩河、西南部的斯特魯馬河都南流出境註入愛琴海。全國徑流量的57%註入黑海。43%註入愛琴海。境內湖泊較多,但面積較小。全國500多個礦泉中一半以上是溫泉和熱泉,水溫最高達102℃。

  居民和發展簡史 1981 年人口自然增長率3.3‰。1984年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裡80.9人,以多瑙河平原、馬裡查河谷地及索非亞盆地較稠密,每平方公裡超過100人,東老山山區等地最稀,每平方公裡15~20人。1981年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63.5%。居民中保加利亞人占88%,餘為土耳其、吉卜賽等族人。信教居民大多信奉東正教。通用保加利亞語。

  公元6~7世紀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遷入,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等均有發展。7世紀後期建第一保加利亞王國。1018年淪為拜占廷帝國的一個行省。1187年建第二保加利亞王國。1396 年起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侵占。19世紀末擺脫土耳其長達500年的統治獲得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淪為法西斯德國附庸。1944年9月9日成立祖國陣線政府。1946年9月15日成立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經濟地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是歐洲最落後的農業國之一。1939年社會總產值中,農業占59%,工業占19%。共和國成立後,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現已成為歐洲生產發展速度較快、具有中等發達水平的社會主義工農業國傢。1982年社會總產值663.3億美元,人均2539美元。

  工業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產值約占工農業生產總值的4/5以上,社會總產值的2/3以上。重工業在工業中占優勢,其中機械制造業和金屬加工工業發展最快,在工業總產值中占14.1%(1982)。主要有運輸及起重機械、金屬切削機床、農業機械等。還有冶金、動力、化學、電機電子和橡膠工業等部門。1982年發電量404.4億度,生產鐵161.7萬噸、鋼258.6萬噸、煤3351.2萬噸、純堿145.9萬噸(人均純堿產量居世界首位)。傳統的輕工業降為次要地位。輕工業以食品加工(罐頭、制糖、面粉、釀酒)、卷煙、榨油、紡織、服裝工業為最重要。全國工業分佈大致可分為三帶。西部以首都索非亞為核心,工業部門齊全,規模大而集中;中部工業點多面廣,其中普羅夫迪夫是機械、紡織、煙草和食品工業中心,加佈羅沃是紡織、制革工業中心,馬裡查河盆地的季米特洛夫格勒和馬裡查都是新興工業城市和全國采煤、化工、電力工業中心,佩爾尼克是新建的鋼鐵工業中心,多瑙河畔的魯塞也是重要的工業城市;東部工業集中於黑海沿岸的瓦爾納和佈爾加斯兩大港市,以造船、食品和化學工業為主。

  農業 耕地占國土面積37.8%,其中水澆地面積占耕地1/4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仍占重要地位,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和專業化。種植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一半稍強。大部分耕地種植糧食,多瑙河平原和東南部是糧食主要產地,以生產小麥和玉米為主,其次為大麥、黑麥、燕麥以及水稻等。1982年糧食總產量995.7萬噸,人均占有糧食超過1噸。經濟作物主要分佈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區,這裡的土壤氣候適宜種植煙草、棉花、芝麻、花生、香料植物等。煙草在經濟作物中占最重要地位,產量居歐洲前列。登薩河盆地是著名的玫瑰花產地,玫瑰油年產約1200千克,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向日葵、甜菜、油菜多分佈在北部地區。蔬菜、水果種植業歷來占重要地位,西紅柿、葡萄等大量輸往國外。草場面積占國土面積18.1%。畜牧業發展較快,在農業總產值中所占比重由1960年的32.7%增加到1982年的49.8%。現已建立起一些大型機械化養雞場和養牛場。1982年存欄大牲畜180.7萬頭(其中奶牛70.6萬頭)。近年來海洋漁業發展也較快。

保加利亞的“玫瑰姑娘”采花忙

  交通 保加利亞自古即為中歐到西亞、多瑙河通愛琴海的交通要沖,索非亞是全國最大的交通樞紐。佈達佩斯—貝爾格萊德—索非亞—伊斯坦佈爾國際鐵路、公路幹線斜穿國土南部,索非亞—佈加勒斯特國際鐵路斜貫國土北部。1982年全國鐵路總長度6416公裡,公路總長3.61萬公裡。黑海和多瑙河航運在對外經濟聯系中具有重要意義。海港瓦爾納、佈爾加斯分別為北部平原和中央低地的出海口,可停泊萬噸巨輪,並都有鐵路、公路幹線與索非亞相連。魯塞是多瑙河重要河港。索非亞、瓦爾納和佈爾加斯建有國際機場。

  外貿和旅遊業 外貿占國民經濟極重要地位,外貿總額占國民收入的90%(1983)。與110多個國傢和地區有貿易關系。主要貿易對象是“經互會”成員國(其中對蘇聯貿易額超過外貿總額的一半),其次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傢。近年來與發展中國傢的外貿額稍有增加。主要出口機床、電機、叉車、有色金屬、化肥、純堿、水果、蔬菜及其罐頭制品、卷煙、煙草、葡萄酒、服裝、皮鞋等;主要進口石油、天然氣、機械、工業設備、汽車、硬煤、鐵礦石、棉花、木材、紙漿和輕工業品等。其中生產資料進出口額約占外貿總額的70%以上。

  保加利亞氣候宜人,黑海海濱陽光充足,沙灘細軟寬闊,山區風景秀麗、多礦泉。20世紀60年代起旅遊事業迅速發展,1982年國外遊客達560萬人,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國傢之一。旅遊業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見彩圖)

保加利亞玫瑰節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