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各種現代運輸方式中佔有頭等重要地位,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大動脈。

  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國的鐵路多是隨帝國主義的入侵而修築起來的。1876年建成的長13公裡淞滬(吳淞—上海)鐵路,是中國第1條鐵路。到1949年共修建鐵路2.2萬多公裡,能通車的不過1萬多公裡。全部線路中有90%以上分佈於東北和東部沿海地區,占國土60%的西北、西南地區幾乎寸軌全無。

  5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先後修築瞭成成渝、寶成、天蘭、蘭新、鷹廈、黎湛、包蘭、蘭青、集二、豐沙、京承、京通、太焦、焦枝、枝柳、湘黔、川黔、貴昆、成昆、襄渝等新的鐵路幹線。近10年來,又先後修建瞭京秦、新荷、兗石、侯西、大秦、侯月、孝柳、陽涉等煤炭運輸線,其中大秦線為中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重載單元列車線路。同時開辟瞭蕪湖、宣城、長興、杭州一線的南北又一通道。到1990年底,共新建鐵路約3.2萬公裡,包括建成隧道4000多座(總延長約1800公裡),橋梁1.4萬多座(總延長近1000公裡)。黃河上的鐵橋由1949年的2座增加到13座。過去無一座橋梁的長江,已相繼在武漢、南京、重慶、枝城、九江等地建成8座大型鐵路橋。同時,還對原有線路積極進行改造,增修瞭京廣線等1.2萬公裡復線。全國至1990年電氣化鐵路已達7224公裡,占全國鐵路總裡程的13%(不包括臺灣省,下同)。由電力機車及內燃機車牽引完成的客貨運量已超過蒸汽機車。新建和擴建瞭北京、鄭州、沈陽、徐州等樞紐40多處,鐵路運輸能力有很大提高。1991年又建成西南通往北部灣的第1條鐵路──南(寧)防(城)線,是廣西與西南諸省出海最方便的通道。目前,正在興建北京—九龍和南寧—昆明等幹線。

  1990年全國中央鐵路營業裡程已達5.3377萬公裡,比1978年增加4777公裡。京廣線以西廣大地區,鐵路比重已由50年代初期占全國鐵路裡程總長的19.5%提高到目前的45%。鐵路從東部沿海伸向西北和西南,全國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的首府除拉薩和海口外都通瞭火車,全國鐵路網的骨幹已初步形成。在關內,形成瞭由4條縱向和3條橫向線路組成的鐵路骨架:南北縱向幹線有:京滬線、京廣線、太焦—焦枝—枝柳線、寶成—成昆線;東西橫向幹線則有: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在關外,東北鐵路以濱洲(滿洲裡)—濱綏線為一橫,哈大線為一縱,組成一個“丁”字形骨架。山海關內外的所有鐵路均由京沈線、京承—錦承線、京通線等幾條主幹線加以聯結,相互溝通。再通過一些支線、聯絡線、專用線等鐵路,把全國主要工礦城鎮、主要農林牧生產基地聯成一體。原有鐵路佈局不合理狀況已初步改善。此外,縱貫臺灣島的南北鐵路正線也是重要的鐵路幹線。

中國鐵路運輸

衡廣鐵路大瑤山隧道

  中國主要鐵路幹線有以下12條:

  ① 京沈線、京承—錦承線和京通線。京沈線自北京經天津、唐山,過山海關到沈陽,全長841公裡,是聯系中國東北和關內鐵路網的主要幹線。京承—錦承線自北京經承德到錦州,全長693公裡,是京沈線的輔助線(北京—承德256公裡;承德—沈陽644公裡)。京通線自北京經河北隆化、內蒙古赤峰,抵內蒙古通遼,長870公裡,是溝通華北和東北的第2條幹線。

  ② 哈大線和濱洲—濱綏線。哈大線起自哈爾濱,經長春、沈陽到大連,長約950公裡,均為復線。濱洲—濱綏線西起滿洲裡,經海拉爾、哈爾濱、牡丹江到綏芬河,全長1483公裡。哈大線與濱洲—濱綏線在哈爾濱相會,通過沈陽、四平、長春、哈爾濱、牡丹江、齊齊哈爾等鐵路樞紐,聯系50多條鐵路幹支線,把東北地區工礦中心、農林牧基地和城市聯成一個經濟整體。

  ③ 京廣線和武漢長江大橋。京廣線起自北京,向南經石傢莊、鄭州、武漢、長沙到廣州,縱貫6省市,全長2324公裡,是中國南北交通的中軸。1957年以前,京廣線為長江所隔,分為京漢、粵漢兩段,以武漢輪渡銜接。1957年建成長江第1座鐵路公路兩用橋,使京漢、粵漢兩段線路成為統一的京廣鐵路。

  ④ 京滬線和南京長江大橋。京滬線原亦為長江所阻,分割為津浦和滬寧兩段。1968年建成鐵路公路兩用的南京長江大橋,使津浦、滬寧兩線得以直接聯成京滬線,從北京,經天津、濟南、徐州、蚌埠、南京,直達上海,全長1462公裡,是中國又一南北縱貫的鐵路大幹線。

  ⑤ 隴海—蘭新線。東起江蘇連雲港,經徐州、開封、鄭州、西安、蘭州、武威、玉門、哈密,到烏魯木齊,全長3651公裡,是橫貫中國中部6個省區的東西大動脈、全國鐵路網的橫軸。

  ⑥ 京包—包蘭線。起自北京,途經張傢口、集寧、呼和浩特、包頭、銀川,直抵蘭州,全長1813公裡,是溝通華北、西北的鐵路幹線。

  ⑦ 寶成—成昆線。北起隴海線上的陜西寶雞,經鳳縣、廣元、成都、西昌,抵昆明,全長1754公裡。沿線絕大部分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其中僅成昆一線(長1085公裡)即有隧道427座,橋梁991座,橋隧長度合計達400多公裡。

  ⑧ 成渝—川黔線。北起成都,經內江到重慶,再經遵義,抵貴陽,全長1203公裡。沿線大部穿越高山深谷,有大小橋涵600多座,是西南地區縱貫南北的又一條重要幹線。

  ⑨ 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滬杭—浙贛線起自上海,經杭州、鷹潭、萍鄉到株洲,全長1136公裡。湘黔—貴昆線,東起株洲,經湘潭、冷水江、懷化、貴陽、水城,到昆明,全長1541公裡。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穿過6個省市,與隴海線遙相平行,成為橫貫中國東西的第2條大動脈。

  ⑩ 湘桂—黔桂線。東起湖南衡陽,經桂林、柳州,到達貴陽,穿越3省區。全長約1633公裡,沿線多丘陵山地;坡度陡峻,嚴重限制線路通過能力。1949年後經過改造,運輸能力已大有提高。

  ⑪ 太焦—焦枝—枝柳線。北起山西太原,南經長治、焦作、洛陽、襄樊、荊門,在枝城過長江,再經懷化,達柳州,全長2091公裡。此線溝通同蒲、京包、石太、京廣、隴海、湘黔、黔桂等鐵路幹線和長江水系,是中國中部地區同京廣線平行的又一條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⑫ 襄渝線。東起襄樊,經安康、達縣,抵達重慶,全長916公裡。沿線建有405座隧道,橋梁716座,橋、隧長度占線路總長45%。此線的建成使全國鐵路網分佈上增添瞭一個有力的“鏈環”,起著溝通西南—華中和西北地區之間聯系的重要作用,是橫貫中國東西的又一重要交通幹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