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轄市,歷史文化名城,新興工業城市。省境四水和京廣鐵路與長江航運的重要中轉港,湖南第1大港。地居湘東北門戶,扼洞庭湖長江匯口。轄2城區、1郊區及嶽陽、臨湘、華容、湘陰、平江5縣。面積1.5萬平方公裡,人口475.53萬;其中市區面積824平方公裡,人口47.93萬。春秋時嶽陽屬麋子國境,戰國屬楚,漢為下雋縣地。晉太康元年(280)置巴陵郡治,隋、唐置嶽州,宋為嶽州巴陵郡,元以後為嶽州路、府治,1913年改嶽陽縣。1960年由嶽陽縣析置市,1962年撤並並入縣,1976年恢復市建制。

  市區背山瀕湖,包括嶽陽、冰水鋪、城陵磯3部分。商業發展較早。附近盛產的稻米、肉豬、水產、茶葉,多在此集散,素有“洞庭魚米鄉”之譽。工業以石油、化工為主,食品、紡織、造紙次之。已初步建成湖南省石油、化工和氮肥生產基地;石油、化學、造紙產值均居全省首位。傳統工藝品有嶽州扇。嶽陽樓築於城邑西部,是江南三大名樓惟一珍存至今的勝跡。樓址相傳為東吳魯肅閱兵臺,唐張說就址建樓。樓閣幾經重修,現整飾一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君山和扁山為洞庭湖出口附近的小島,面積1.5平方公裡,海拔65.5米,前側為峭壁浪穴,頂部丘狀凹凸起伏,形成“十二螺髻”。由於獨特自然環境,湖島歷為名茶產地,所產“君山銀針”為茶中珍品。市境天然水域廣闊,魚類甚多。近郊南湖,島港交錯,面積3.3萬餘公頃,有國傢一、二類保護動物白鰭豚、江豚及古老魚類的活化石──中華鱘,多種候鳥常來此棲息。君山金龜和鱉系名貴水產。嶽陽巴陵戲為傳統地方劇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