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北支故道遺跡湖。位於河套平原東端,三面環山形似彎月,南北長約35公裡,東西寬4~14公裡,面積290多平方公裡。烏梁素海是約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烏加河改道留下的弧形窪地,清末開鑿疏浚河套灌渠,遂成排水、退水通道,因窪地比降小,排水不暢而積水,因而約於1930年前後形成大湖,其時水面約800多平方公裡。60年代初縮小到598平方公裡,70年代縮到226平方公裡。烏梁素海主要由河套灌溉退水補給,水流向南排入黃河,水體屬半流動性。盛產鯉、鯽、赤眼鱒、、雅羅魚、鯰等,以黃河大鯉魚著名,年均產魚1100~1200噸。近年來湖底葦蒲腐殖物及泥沙淤積較快,年約增高1厘米,湖面和水深漸小,水質礦化度增高,約3.5~5.7克/升,目前可養魚水面僅為湖面的54%,約160平方公裡,危及漁業發展。海子及四周沼澤發育,蘆葦、蒲草叢生,盛產優質蘆葦。夏半年有大量候鳥水禽棲息繁殖,其中以疣鼻白天鵝最為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