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轄市,以電子機械工業為主的工業城市,四川盆地西北部交通樞紐,綿陽地區政治、經濟中心。位於涪江和安昌河交匯處,因地理位置重要,歷史上曾有“劍門鑰匙”和“蜀國咽喉”之稱。轄1區及三臺、鹽亭、安縣、梓潼、北川、平武6縣。面積1.75萬平方公裡,人口491.81萬;其中市區1570平方公裡,人口88.63萬。綿陽西漢建縣,以城臨涪水(江)初名涪城縣,又因城北有綿山,故名綿陽。1913年改為綿陽縣,1976年設市。1985年改為地級市。市境多丘陵和平原,附近地地區糧食、棉花、油菜籽、生豬、蠶桑等農副產品多樣,工業原料充足。工業以電子,機械為主,產值占全市工業產值的55%;以肉類加工為主的食品工業和以繅絲為主的紡織工業均甚發達,兩者分別占全市工業產值的30%和9%。寶成鐵路和涪江交匯於市區,鐵路年客運量在四川省內僅次於成、渝兩地。公路有川陜、綿渝等幹線,水陸交通方便。城北有東漢所建平陽府君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