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間大涼山和小涼山的總稱。中國東部濕潤亞熱帶氣候和西部幹濕交替亞熱帶氣候的分界線。彝族最大聚居區。因山高氣寒,故稱涼山。習慣上以四川省美姑縣境內的黃茅埂為界,以西稱大涼山,以東為小涼山。東西動植物區系也迥然不同。大涼山位於安寧河和黃茅埂之間,南北縱貫數百公裡,海拔大多在2000~3000米以上。其中高達4000米左右的主要山脈有小相嶺、馬鞍山、碧雞山、大風頂、獅子山和螺髻山等,尤以小相嶺最高,海拔達4791米。大涼山為褶皺背斜山地,地表由由砂泥巖、石灰巖、變質巖等組成,經長期侵蝕剝蝕,山脊舒緩寬闊,地表相對高差大多在數百米以內,地理上將其稱之為涼山山原,為當地良好牧場。山原上各河流均由中部向四周輻射,分別註入大渡河、安寧河和金沙江。山間多斷陷盆地,如昭覺、佈拖、越西、竹核等,有“涼山十壩”之稱。其中,佈拖壩號稱涼山第一大壩。小涼山指黃茅埂以東的雷波、馬邊、峨邊和屏山一帶山地,由錦屏山、分水嶺、茶條山和五指山等組成,東西長百餘公裡。小涼山屬短軸背斜山地,背斜軸部由石灰巖、玄武巖等組成,兩翼及向斜為中生代紅色砂泥巖,山脊海拔2000米左右。由於金沙江、馬邊河等的切割,山峰陡峻、谷坡達35~40度以上,嶺谷高差達500~1000米,故有“大涼山不高,小涼山不矮”之說。

  涼山為四川鐵、銅、鉛、鋅、鎳、磷等礦產的主要產地。其東北坡有大熊貓棲息,已建立面積達3萬公頃的馬邊自然保護區和面積為1.3萬公頃的美姑大風頂自然保護區。